最近一段時期,受國際金融危機蔓延以及國內信貸風險惡化的影響,不少企業面臨資金緊張等困難,融資難一定程度影響了企業的經營發展,影響了經濟體的健康運行。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讓金融之血給養經濟之軀,已成為當前決策層重點考慮的問題。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了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會議指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認真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進一步加大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 金融是現代社會經濟運行的血液,與各個經濟部門都有密切的聯系。通過金融,可以調整市場供求關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可以促進增長,創造財富。 若要滿足市場所需的充沛資金,就需要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利率、匯率等多種手段,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分供應。政府在明確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作出兩年投資約4萬億元的承諾后,又出臺了追加政策性銀行2008年度貸款規模1000億元的最新政策。這些措施,對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將起到重要作用。 金融支持經濟需要多方配合,尤其需要調動各方積極性,建立完善的擔保制度。比如,鼓勵地方政府增加對信用擔保公司的支持;設立多層次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和擔保機構;建立農村信貸擔保機制,擴大有效擔保物范圍,探索多種形式擔保的信貸產品等。 加大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與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并不沖突,我們仍需加快建設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滿足企業合理的資金訴求,貸款不是惟一的渠道,企業應增加直接融資的途徑。其中,穩定股票市場運行,推動期貨市場穩步發展,擴大債券發行規模都是題中應有之意。 加大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是一項系統工程:還需要發揮保險的保障和融資功能,需要創新融資方式,需要改進外匯管理,需要加快金融服務現代化,需要深化金融改革,等等。這些問題,已被納入決策層考慮的范圍。 疏通動脈,厘清靜脈,確保血液循環的每一個環節暢通無阻,才能夠讓新鮮營養的金融之血滋養經濟之軀的每一個細胞。經濟社會有了強健之軀,才好應對眼前的落葉和未來的風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