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稅體制的進一步調整和完善,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就在于地方財政的自我保證能力的提高。雖然中央財政的轉移制度也有助于達到這個目的,但是地方政府作為一個特定級次的財政,必須要有自己的平衡能力。否則就不會有主動服務的動力。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化財政體制改革,財稅改革的各項傳聞不斷見諸媒體。最新的有關消息是,兩大部委,財政部的財科所以及發改委的宏觀經濟研究院,提出了它們的財稅改革方案。根據該報道,兩個方案有所不同,但是卻有一個共同的方向,即將稅權更加集中。我個人以為,在財政支出結構沒有進行規范化改革,在總體稅負沒有厘清的情況下,財稅體制的變革,關乎所有人的利益,應該采取審慎、穩妥的態度。 現行的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是1994年改革的結果,對于幾個最大的稅種: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在中央和地方之間的分割結果是:增值稅的75%歸屬中央,25%歸地方;中央企業所得稅歸中央,地方企業所得稅歸地方;營業稅全部屬于地方。這個劃分,無論從當時實際,還是十幾年的運行實踐看,都基本符合事權和財權、財力相符合的原則。 所以有中央稅和地方稅之分,是因為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各有其獨立性,中央財政提供全國性公共物品,諸如國防、外交、跨流域治理等。而地方財政提供地方公共物品,特別是義務教育、社會保障、環境保護以及公共安全等。稅種在中央和地方之間劃分的依據是各自的事權。根據這樣的基本原則,地方財政也應該有穩定可靠的收入來源。 地方財政必須有穩定可靠的收入來源的另外原因在于,根據法律規定,地方政府無權舉債。所以,如果地方財政拮據,入不敷出,又不能舉債,就不能避免其從非正規渠道獲得收入。最近幾年各地城市房屋價格明顯上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地方政府從土地出讓中獲得大量收入,這個收入成為房屋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各種名目的亂收費雖經多方治理,成效并不明顯。財政這種亂象的根源,就在于地方財政從正規渠道獲得的收入不能滿足支出的需要。 中國是發展中的大國,區域差距明顯,而且一般省級行政區域比很多國家都要大,需要地方政府承擔的職責,不是越來越少,而是越來越多,根據事權與從財權、財力相匹配的原則,地方的財權應該適當加強而不是相反。 所以,財稅體制的進一步調整和完善,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就在于地方財政的自我保證能力的提高。雖然中央財政的轉移制度也有助于達到這個目的,但是地方政府作為一個特定級次的財政,必須要有自己的平衡能力。否則就不會有主動服務的動力。 稅收收入是財政收入的絕對主體,現在,最大的稅種是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營業稅,以及原來微不足道、近幾年迅速增長的個人所得稅。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在現行制度下,是地方稅。這是一種較為適當的安排。 財科所的方案是把所得稅的100%劃為中央稅,把增值稅按照65%與35%的比例在中央與地方財政之間進行分割。而發改委宏觀院的方案則是將增值稅全部作為中央稅,所得稅則按6:4的比例在中央地方之間分成。發改委方案的最大特色,是把營業稅全部改為中央稅。總之,兩個單位的方案,都縮減了地方現有的財權和財力。 所得稅包括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企業有盈利才交納所得稅,而現實情況是,盈利的多是壟斷部門,這些部門,差不多又都非地方所有,比如銀行、電信等,這些企業的所得稅原本就是集中上交中央財政的。所以,將企業所得稅悉數歸于中央財政,對地方財政并無很大影響。另外,企業所得稅的稅基具有流動性,作為中央稅可以有效遏制企業通過在地區間轉移收入來避稅。問題是個人所得稅,我認為作為共享稅更為可取。它使地方政府付出的服務在形式上有所回報,而個人也可以“為居住地做貢獻”,另外,也符合國際一般做法。個人所得稅的地位將越來越高,收入越來越多,可以為地方財政可持續發展起到基礎作用。 地方完全不享有增值稅,是不適當的。增值稅是中國第一大稅種,占全部稅收收入的43%。它的特點是旱澇保收,只要有產值,就有增值稅。對于地方,特別是欠發達地區來說,取得一定比例的增值稅,讓地方享有自我發展的成果,對維持地方的積極性,發展地方經濟和社會事業有重要意義。改革30年的一個重要經驗就是,必須建立起對于地方和個人的激勵機制。我國的增值稅,相當于一些國家的銷售稅,銷售稅歸地方是較為普遍的做法。如果地方不能享有增值稅,很多地方的財政會立即陷入窘境。 把營業稅作為中央稅的提法令人驚異。營業稅是一種典型依附于居住地的稅,比如對銷售房屋和不動產征收營業稅,由于地方稅務人員更了解土地和房屋的價格,不容易引起稅源的流失,營業稅作為地方更為恰當。 財稅改革的思路應該是讓每個地方擁有一個主體稅種,現在看來營業稅是比較合適的選擇,然后再從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的分成中獲得適當比例。至于兩個方案中提出的開征新稅,則是比較次要的問題,一是因為中國總體稅負已經較重,必須先清理層疊的稅收負擔,再考慮開征新稅;二是諸如環境稅、資源稅、物業稅即使開征,并屬于地方,也不會給地方帶來多少收入,意義不大。 總之,現行的財稅體制進一步改革應兼顧地方的合理財權和財力的要求,要做出改變,還是審慎、兼顧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