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計劃沒有變化快,投資者也許剛剛設置好投資預期,制訂完投資策略,可能因市場環境的變化而立即面臨調整投資策略的問題。但在進行基金投資策略調整中,究竟應當執行哪些必要的投資“紀律”,并遵循哪些的投資原則呢?
第一,
長期投資的原則。無論基金凈值如何變化,投資者只要看好一只基金未來的成長性和發展潛力,并認定基金管理人的投資能力,就可以做長期投資的打算。面對基金凈值的短期下跌,積極主動進行增倉,從而攤低購買基金的成本,而不是因為基金凈值的短期調整而選擇贖回。
第二,
一貫投資的理念。一只基金在某個階段或者某個周期內表現欠佳,投資者應當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和分析,并就基金凈值表現不佳的原因進行考究,從而得出基金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癥結是因為基金管理人的基本面發生了變化,還是基金的投資策略、投資理念發生了轉變,從而使基金配置的資產品種結構發生了變化。了解了基金詳細情況后,可以做些必要的倉位調整,而不是贖回后永不再碰,從而對基金的一切未來投資失去興趣。其實,基金作為一種家庭配置品種,投資機會是時刻存在的。但并不是每只基金都能為投資者帶來同樣的投資機會和相應的投資回報,需要細斟酌、深思量。投資者贖回了表現不佳的基金,不應當對該類的所有基金都一概排斥。
第三,
采取靈活投資策略也應根據基金品種而有所區別。股票型基金的凈值受證券市場的影響較大,凈值漲跌變化的特有規律,需要投資者審時度勢,根據不同的市場環境而采取不同的投資策略。如定期定額投資法、股票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的互換法、分散投資法等。但對于貨幣市場基金就不太適用。因為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評價主要是以七年化收益率和每萬份基金單位收益為指標,基金凈值永遠都為1.00元,靈活投資的意義并不大。
第四,
策略調整應充分考慮收益預期和風險承受能力。不同的投資者,收益預期和風險承受能力是完全不一樣的。假定投資者的收益預期和風險承受能力沒有作出相應的調整,策略調整就缺乏一定的實際意義。因為投資者投資策略調整的最終目的,是將投資者的收益預期和風險承受能力同基金的成長性相匹配。如股票型基金的凈值表現差強人意時,可調整為債券型基金,但相應的投資者的收益預期和風險承受能力也應當做些相應的調整。
第五,
調整策略的前提是遵循基金固有的投資策略。不同類型的基金,均有不同的投資特點和資產配置規律,且有一定的風險控制措施。如保本型基金就是為了有效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而在進行該類基金產品設計時,設置了一定的避險期,并引入一定的擔保機制,并保證在投資過程中投資者所投資金的安全性。
第六,
投資策略的采用應當具有個性化。不同的投資者具有不同的投資偏好。投資者在進行基金選擇和投資過程中,應當積極地尋找適合自身特點的基金品種。喜歡進行短期投資的基金投資者,可以選擇在證券市場震蕩時的指數型基金,從中進行階段性的趨勢投資。而對于基金凈值變動不大的債券型基金,就不是很理想的投資品種。對于準備進行基金套利的投資者,可以選擇ETF和LOF基金。當然,對封閉式基金管理人的投資思路和理念高度認同,也可以選擇封轉開基金。 總之,基金的投資品種眾多,投資者在進行投資策略的運用時也應當遵循投資者的個性化需求,作出具有個性化的投資決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