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5-22 楊紹福(福建編輯) 來源:新京報 |
|
|
近日,湖南省提出擴大消費需求的“硬指標”,要求各級政府對擴大消費要敢啃“硬骨頭”。這一與官員政績考核密切相關的新戰略,領全國各省市風氣之先。(《經濟參考報》5月21日)投資、消費和出口,被稱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但在不少地方,特別是一些基層政府,過于依賴投資所帶來的經濟數據提升。這種過度依賴投資的做法,使得招商成了地方政府的工作核心。 招商引資所處的過重地位,也催生了種種招商怪象,比如全民招商,以及用政策為投資企業提供壟斷市場等。 有學者曾指出,從本質上講,在整個大循環經濟鏈條中,消費者是真正的投資者,最終的投資者,是資本的源泉。將消費者這個長遠的投資者舍棄不顧,而只追求大量投資的短期效益,這種患有近視眼的發展模式危害巨大。因此,湖南省的做法顯然值得期待。 但是,也有一些令人擔憂之處,比如政策在實施過程中是否會被人為扭曲,會不會從招商引資的極端轉向拉動消費的極端,以及消費結構能否得到有效監控等。這些都是需要提前研究的技術性細節,如果沒有有效的預防政策,很可能會導致地方政府不顧代價地拉動消費,歪曲該政策的初衷。 我們所追求的拉動消費,不是短暫的政績工程,而應是長遠的、可持續性的;不是把民眾的錢掏出了事,而是要想方設法提升民眾的消費能力;不是只追求整體數目的提升,而是要時刻監控民眾消費結構是否合理。拉動消費必須依據可持續原則,通過拉動消費來推動本地經濟,同時讓民眾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進一步提升其消費能力,形成民生和經濟間的良性循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