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外貿順差持續增加,外儲余額日漸擴大,在目前央行推行的常規性調控手段效果有限的情況下,貨幣流動性過剩風險在“兩會”期間依舊是被關注的焦點。
如何有效緩解目前的貨幣流動性過剩風險?筆者認為,需要進一步地深入分析以下三個問題:一是產生貨幣流動性過剩的原因是否出現了新的誘導因素;二是貨幣流動性過剩的表現形式是否存在新的變化;三是目前國內流動性過剩的嚴重程度是否在加劇。
從產生貨幣流動性過剩的原因看,筆者認為,除了目前公認的外匯占款壓力、中國處于實物資源的貨幣化階段和投資消費不合理等因素外,其他引發貨幣流動性過剩的因素也在不斷凸現。
首先,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化是造成貨幣流動性過剩壓力的主要原因。理論上講,影響貨幣流動性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基礎貨幣投放量,一是貨幣乘數。在基礎貨幣增長量可預見的情況下,貨幣乘數的變化將直接導致貨幣流動性過剩壓力。
從當前的貨幣流動性管理結果看,筆者認為,基礎貨幣投放量對央行來講是一個顯性的且可以控制的指標。有關數據反映,即便在基礎貨幣供應量方面存在流動性過剩也僅在邊際上略有過剩。顯然,當前造成央行的貨幣流動性壓力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貨幣乘數或貨幣流通速度發生了顯著變化。就目前的情況看,影響貨幣流通速度或貨幣乘數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是利率問題,較低的利率水平客觀上提高了貨幣的流通速度,加劇了市場貨幣流動的復雜性;二是金融資源的集中化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貨幣的流通速度;三是低利率和目前各主要資本資產市場出現明顯的資產價格泡沫也加劇了貨幣的流通速度。
其次,強制結售匯制度也是造成當前貨幣流動性過剩的主要原因。巨額的外貿順差是央行增加基礎貨幣發行量的主要來源,而外貿順差是通過當前的強制結售匯制度而轉換為人民幣流動性過剩壓力。因此,改革當前的強制結售匯制度是有效緩解當前貨幣流動性過剩壓力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同時通過相應的配套政策來支持:一是加快外匯市場建設,降低外匯市場交易的準入門檻;二是要進一步放寬中國企業和居民海外直接投資的范圍、渠道和審批程序。
另外,金融資源過度向城市和東南沿海地區的集中也在客觀上增加了貨幣流動性過剩的壓力。
筆者認為,當前的貨幣流動性表現形式在發生著新的變化。僅僅通過測度銀行資金流動性過剩問題來反映當前整個市場的貨幣流動性壓力已經不再準確。大量資金正游離于正規的金融機構之外,擺脫了央行的管控,并以更加復雜的形態影響著當前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頭寸。
另外,貨幣流動性過剩問題主要集中體現在資產價格領域;近日中國A股市場出現的突發性暴跌和當前房地產價格的高企反映貨幣流動性過剩已經表明,中國資產價格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價格泡沫問題。
要根本性地根治當前市場上的貨幣流動性過剩問題,有效的措施是,取消強制結售匯制度,放寬企業和居民海外直接投資的管制,并在繼續保持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的基礎上,提高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的比重和力度;多使用利率和匯率手段來緩解貨幣流動性過剩問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