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國家發改委官方網站發布《醫藥價格工作守則(暫行)》。對于從事醫藥價格管理工作的人員,《守則》要求堅持進行定期輪崗交流。凡在同一領導職位上滿五年的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原則上要交流工作崗位。(2月26日《新京報》)
其實,輪崗并不是什么新話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對此早有明確的要求。發改委想借助輪崗遏制醫療腐敗與藥價虛高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輪崗是否治得好高藥價的痼疾呢?我認為,這不但沒有什么實質性的作用,反而問題一大堆。 表面上看,新領導到任時間短,還沒有養成吃回扣、拿提成的毛病,或者說還沒有加入高藥價同盟,加強崗位流動性,就可以降低腐敗的可能。但是,腐敗這個東西有相當的慣性與傳染性,藥價虛高根本不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試想,一名在甲單位養成了腐敗習慣的價格管理者,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監督機制、問責機制的制約,他到了乙單位難道就洗手不干了?其實,對于拿慣了高藥價好處的價格管理人員來說,只要藥價虛高的土壤和條件仍然存在,他顯然不會因為崗位的變化,就自動放棄誘人的經濟利益。 何況,輪崗制對他們還有“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好處”:在甲地腐敗了,由于在崗時間不長,還沒有留下過多的把柄,正好又輪崗到乙地繼續搞腐敗。這真是“瞌睡遇到了枕頭”,可以一路腐敗下去。 高藥價與醫療腐敗已經成了行業潛規則,不少藥廠和藥商與管理者已經結成了頑固的利益同盟。即使輪崗制度暫時破解了利益小圈子,但是新領導到任,彼此結成新的利益同盟并不是什么難事。更重要的是,整個行業已經形成了無形的大利益同盟。在大利益同盟的作用下,連解決小利益圈子都嫌底氣不足的輪崗制,顯然不是大利益同盟與高藥價潛規則的克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