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蓮花河畔景苑”在建的一幢13層樓房整體傾覆的原因,已經在日前由上海市政府有關方面宣布。盡管不少人在網上以詼諧的口氣表示,這幢“俯臥撐”的大樓扶起來還可以住人,但對于這幢倒樓的當事者來說,事情顯然不是用一句搞笑之語就可以化解的,尤其是向銀行借貸購房的業主,仍然要按月為一堆建筑垃圾還貸,其心理壓力可想而知。在日前由上海閔行區政府牽頭召開的溝通會上,業主提出希望能夠暫緩房貸還款,但相關部門認為,政府無權對銀行發布強行執行的命令。 其實,對倒樓業主的這個要求,上海幾家提供貸款的銀行已進行了情況溝通,他們表示:“雖然客戶也是受害者,不過這不影響銀行和借款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抵押物不存在了,但是仍可以追索借款者的其他財產!庇新蓭熞舱J為,抵押品的滅失,并不導致債務人和債權人之間關系的終結。(《21世紀經濟報道》7月4日) 銀行方面說得振振有詞,從法律關系來考量,他們說得并沒有錯。借債還錢,天經地義,銀行在這方面似乎有足夠的理由。但是,如果換個角度,站在倒樓業主的立場來考量這一問題,就會發現銀行的理由并不很充足。對于這幢倒下的大樓,雖然房產商要承擔賠付責任,但業主遭的損失不必多說。購房者中也許有一些財大氣粗的大款,但更多的還是為此窮盡了畢生積蓄的人,銀行冷若冰霜的態度,讓人心寒。 平心而論,這幢大樓的倒塌,超出了人們的想象,連一些見多識廣的建筑專家都說從來沒有見過。面對這樣一個非常事件,貸款銀行應該對購房者有起碼的體恤之情。這倒不是說要求銀行把貸款一筆勾銷,而是不必如此著急地申明自己的主張。銀行可以與房產開發商、借貸者等各方面的利益相關人積極協商,比如明確表示,在此次事故最終解決方案定下之前,貸款者可以緩交月供。由于開發商的資金賬戶已經凍結,貸款銀行這樣做并不會造成實際損失。銀行如果能夠表示出這種態度,以一種更周全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客戶,既是社會責任的體現,也并不違反其商業原則。 我國的個人金融消費還很不發達,而且,在個人金融消費者與銀行之間,兩者的關系并不平等。以房貸來說,目前銀行普遍采用自己提供的格式合同,貸款者事實上處于弱勢地位,對于因故拖欠還貸者,銀行可以利用國家力量將其打入不誠信的“黑名單”。但在此次事件中,業主提出在最終解決方案前緩還貸款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希望有關方面能本著特事特辦的原則,盡快拿出一個方案,保護處于弱勢地位的消費者利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