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認為,美國在整頓銀行業的時候或許可以“暫時將一些銀行國有化”。近期美國銀行、花旗銀行股價連續重挫,就與市場傳聞美國銀行業將被國有化相關。美國私有化銀行會否被國有化?一時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國有私有各有利弊
對于銀行究竟應該國有化還是私有化,不同的國情有著不同的區別。國有化的銀行沒有經過充分的市場競爭,私有化是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的。其實國有化與私有化各有利弊,只不過是某個經濟時點評價不同而已,人們更多地將某個時點的經濟狀況聯系到銀行優劣的評判上。 在中國,國有化銀行其實也出現過較多的管理與效率問題,比如80年代的三角債、90年代的金融系統腐敗案等等。但中國銀行(601988,股吧)業在中國經濟崛起之時,通過股份制改革、政府注資等方式,吸收西方股份制私有化銀行的先進管理方式,在政府控股支持下實現上市達到了較為健康的發展階段;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國有控股下會否出現問題仍需時間和市場經濟競爭的考驗。近來銀行業同樣出現法人治理結構、股東回報和財務投資透明化不足等問題,只不過是經濟增長下并沒有明顯暴露問題或有效化解風險。但畢竟我國銀行業還沒有經歷過西方那樣本土金融危機的影響檢驗。 回顧美國銀行業發展,我們不能因為目前美國爆發了史上較大的金融危機,就將私有化特別是完全市場競爭成長起來的美國銀行業一棍子打死。在近代的數百年里,私有化下的美國銀行業對美國經濟的貢獻非常之大,美國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占世界經濟高達25%的比重,充分市場競爭下成長的金融銀行業功不可沒。比如近期股價受國有化傳聞影響大幅重挫的花旗集團,其對美國經濟實質上做出了較大的市場貢獻,在許多大型企業的融資、世界性的海外并購中均擔當了重要角色,其過去的幾十年里也曾經是世界上發展得最好的銀行之一。
政府表示將保持銀行私有制
近期美國及海外資本市場投資者對銀行業國有化深表憂慮。不久前,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認為,美國在整頓銀行業的時候或許可以暫時將一些銀行國有化。雖然提出的“一部分暫時”國有化建議,但市場的恐慌導致金融銀行股的大跌,這說明將銀行國有化并不是投資人所愿意看到的。為安撫外界對花旗集團和美國銀行可能被國有化的恐慌,美國白宮和財政部20日先后表示,政府將會保持銀行系統的私有制。美國白宮發言人羅伯特·吉布斯表示:奧巴馬政府依然確信,私有制銀行系統是“一條正確的道路”。但他同時強調,政府將對銀行系統進行有效監管。財政部發言人則表示:美國政府將“確保金融系統被私有機構擁有和管理”。筆者認為,盡管部分國家國有化銀行體系近幾年較好,但由于非完全市場競爭形成,一旦出現大的經濟動蕩或金融危機,其影響性或應對市場系統性風險能力也需觀察;這或許就是美國政府最為擔心且不愿進行國有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總體來看,私有化下的美國銀行業在金融危機中所受沖擊較大,但高度市場化下的美國,由于充分的競爭,使得銀行業出現了優勝劣汰的成敗共舉局面,從美國經濟一如既往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式來看,筆者認為美國政府不會將銀行國有化,而加大監管可能成為其較佳選擇,美國銀行業的私有化競爭體系不會因金融危機而出現徹底的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