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各國經濟體之間的影響不斷增強,美國的次貸危機導致全球許多國家都出現較大的損失。筆者認為美國的次貸危機轉嫁到國外主要是通過以下形式表現出來的。
首先是美聯儲擴張性的貨幣政策稀釋了美國債務。美國為了防范次貸危機,美聯儲不斷下調利率,并向市場注入大量的流動性,導致美元貶值,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加劇。而對中國、日本等大量持有美元資產的債權國家而言,隨著美元貶值,對美國的實際債權在下降,也就是說,美國通過不斷下調利率和大量注入流動性,稀釋了自己的債務。一些發展中國家出口企業辛辛苦苦換來的美元,隨著美元幣值下降,他們對美國的實際債權在下降。也許有人認為,不僅僅是美國國外持有的美元資產貶值,同樣地,美國本國居民持有的美元資產也在貶值。但值得指出的是,這兩者之間是有本質區別的。從一個主權國家的角度來看,美國國內居民能夠通過政府減稅、補貼和福利提高等獲得補償,而且政府獲得的通貨膨脹稅實際上都用在本國居民身上。但是從國際的角度來看,美國拿錢來補貼其他受損國家的居民是不可能的,別國的損失必須由自己來承擔,這實際上起到了減輕美國債務負擔的作用。
其次是金融機構轉移損失。由于美國的次貸危機爆發,房價大幅度下跌,購房者無法償還貸款,抵押貸款支持的債券違約率迅速上升,給投資者帶來很大的損失。為了刺激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美國的金融機構大量貸款給購房者,而通過抵押貸款的證券化融通大量的資金。實際上,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發展迅速是因為抵押貸款二級市場的支撐。抵押貸款二級市場,就是抵押貸款的轉讓市場,可分為證券化市場和非證券化市場兩部分。其中,住房抵押貸款機構將其所持有的抵押債權匯集重組為抵押組群,經過政府機構或私人機構的擔保和信用加強,以證券的形式出售給投資者;非證券化市場則是指由投資者直接買斷住房抵押貸款,從而實現相關債權主體的直接轉換。美國的資產證券化操作將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險傳播到更廣泛領域中,歐洲和日本等許多海外投資基金都受到較明顯沖擊。通過資產證券化,美國貸款金融機構的風險就轉移到國內外成千上萬個投資者手里,這實際上是分攤了貸款者的風險,進一步刺激美國貸款市場的膨脹,使得風險在更廣的范圍內傳播。
最后是企業通過“賴賬”轉嫁損失。據最近國內媒體報道,由于次貸危機,我國浙江省近千家出口企業正面臨美國企業的拖欠款問題。美國的次貸危機導致美國居民的收入下降,消費下降,美國的經銷商不能夠迅速回籠資金,流動資金出現短缺;同時次貸危機導致金融機構貸款更加謹慎,收緊了信貸,進口商更不容易獲得貸款,因此美國的進口商出現了資金鏈斷裂問題。美國企業拖欠還款,實際上是占用了那些對美出口企業的資金,加大了那些出口商的運營成本,甚至一些美國企業干脆宣布破產倒閉,對美出口企業根本無法回收貨款,這實際上是美國企業轉嫁了自己的損失。
美國的次貸危機使得全球經濟遭受損失,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由于美國的金融市場發達和美元的國際地位,美國可以在全球配置資源,它的金融風險可以通過全球的金融市場來分散,必然會影響到更多的國家。美國的次貸危機及美國的自我保護政策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我國經濟,我們應該吸取經驗教訓,積極應對,保持宏觀經濟健康運行。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加強儲備貨幣的多元化管理,積極調整資產結構,盡量減少某一種貨幣變動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同時擴大對資源性和戰略性物資的進口,減少外匯儲備的數量。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海外資產,必須審慎而行,要加強投資風險的管理。我國的出口企業應該增加風險防范的意識及提高經濟風險的預見性,針對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適時作出反應,加強自我保護意識,一旦出現經濟形勢惡化,迅速調整出口戰略和收匯方式,同時出口企業還應利用國內的信用保險機構防范出口收匯的風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