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8-15 作者:郭新書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
|
|
作為一名農業發展銀行的工作人員,年年與糧食收購工作打交道。在支持糧食收購中,我深切感到現行保護價確實過低,特別是通過今年的夏糧保護價收購工作,這種感覺更加強烈了。 這不由得使筆者想起了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中國知名科學家袁隆平院士前段時間建議:國家應適當提高糧食收購的最低保護價。他說,現在的最低保護價是72元一擔谷,太低了!拔蚁牒粲跻幌,把最低保護價提高到100元,這樣農民就有較多的利潤,種糧積極性就更高了! 通過夏糧保護價收購,筆者更加感到這個建議非常中肯和實在,也很容易操作,希望有關方面予以采納。我國自從實行糧食保護價收購以來,廣大農民種糧積極性高了,糧食生產已經出現了一個穩定增長的局面。但是,我國的糧食最低保護價一直不算高,這個價格僅僅能夠維持農民的種糧成本。況且,現在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迅猛,一定程度上吞噬了農民從保護價中得到的好處。而從國內外情況看,以糧食為主的農作物僅僅依靠市場調節是靠不住的。在市場調節中,一大部分利益被中間商、運輸環節以及銷售環節得到了。就拿現在的情況看,據有關調研顯示,小麥每漲一毛錢,種糧農民只能得到三分錢。而國家實行保護價收購,所有利益都給了農民,如果提高保護價格,得益最大的是農民。國家提高最低保護價的直接得益者是農民,并且沒有那么多的中間環節盤剝,因此,提高保護價勢在必行。 對于人口眾多的中國來說,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而糧食是國民經濟基礎的基礎。不說糧食有大的波動,就是市場糧食價格稍有小的動蕩,就會帶動一系列關系國計民生的商品連鎖反應。如果糧食有大的波動,作為人口大國,肯定要出大問題,最終把一個經濟問題釀成政治問題,引起社會動蕩。糧食生產意義重大,糧食如果出問題,就是全局性的問題。還是袁隆平院士說得中肯:千萬不要以為現在糧食多,價格也便宜,就認為糧食生產不重要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高不高沒關系了。 全國13億人,人口基數太大,不能盲目樂觀,不能掉以輕心。那種認為現在糧食多就可以不抓糧食生產的想法,很危險。 各級政府什么時候也不能放松糧食生產,國家還應該把糧食作為最重要的戰略物資,要有充足的儲備?梢哉f,13億人口的飯碗在廣大農民手中,如果糧食價格太低,就會出現“谷賤傷農”的情況,就會影響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農民不愿意種糧了,13億人口吃什么呢?這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很不利。再好的技術,再好的品種,農民不愿意種,糧食也出不來。 因此,提高糧食收購保護價勢在必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