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5月8日,衛生部公布,我國綜合醫院門診和住院病人人均醫療費用持續六年保持增長。2001年,門診病人的人均醫療費用為93.6元,而2006年漲至128.7元。同樣住院醫療費用2001年為3245.5元,2006年漲至4668.9元。衛生部表示,這六年來,醫院門診和住院病人醫療費用每年增長幅度基本在7%至9%左右。
醫療費用持續增長,許多人會不由自主地想到虛高的藥價。的確,藥價虛高問題廣為詬病,一直被認為是醫療費用居高不下的癥結所在。但是,衛生部的統計顯示,藥品的費用占醫療費用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2006年與2005年相比,藥費減少1元,比重下降1.5個百分點。雖然下降幅度有限,但總歸是在下降。
因此,除了包含著暴利因素的藥價,導致我國醫療費用連續六年高漲的原因還在于醫療領域無處不在的腐敗因素。比如,各種亂收費。2004年,國家審計署抽查北京地區10家三級甲等醫院的醫療收費項目,發現違規向患者多收費用1189.96萬元。此后,各地先后爆出一些天價醫療費的極端事件。對于那些不太正規的游離于有關部門監管之外的醫療機構,亂收費現象就更為嚴重。
醫療腐敗還表現在對醫療設備的濫用方面。據衛生部門統計,在患者的門診和住院醫療費用中,檢查治療費用所占比重在逐年增加(這也是導致藥價比重相對下降的一個因素,實際上,藥價并沒有真正下降)。許多醫院把醫療設備作為斂財的重要工具,因為與藥價相比,醫療設備的檢查費用更容易“自主定價”。因此,許多醫療機構大肆進口醫療設備,對患者進行不必須的檢查和重復檢查,收取昂貴的檢查費用,謀取暴利,這導致我國醫療設備嚴重飽和。
實際上,醫療費用的增長情況,民眾的切身感受要比衛生部掌握的情況嚴重得多,因為一些隱性的腐敗因素并未在醫療機構的賬面上反映出來。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紅包,有的患者所支付的紅包費用甚至超過了醫療費用。盡管紅包問題遭到民眾的深惡痛絕,但是,這一問題始終沒能得到根治。有關部門的治理常常是雷聲大雨點小。比如,2006年全國衛生系統紀檢監察暨糾風工作會議披露的數據顯示,整個2005年,中國內地衛生系統總共查處收受“紅包”問題才178件,處理違紀違規人員142人。如此查處力度顯然無法對紅包問題進行有效遏制。
醫療領域與房地產領域,被稱為我國腐敗的重災區,事實上,藥價虛高問題也與腐敗因素息息相關,許多因腐敗滋生出來的成本被轉嫁到了患者身上。要想降低醫療費用,除了加大醫療投入,擠壓醫療領域的暴利,還必須嚴厲打擊醫療腐敗行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