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常委會如何交接班
中共新一屆中央集體領導人或集體接班人的產生,既不是西方國家產生國家元首時像“空降兵”一樣一舉上臺,也不是像“文化大革命”中的政治新星王洪文那樣搞“火箭式”上臺,而是典型的“臺階式”,至少要跨越兩個重要的政治臺階,才能成為中央領導集體成員。
第一個臺階是擔任黨的省級書記,在治理國家前,先接受治省的鍛煉和考驗。截至2012年底,世界上人口上億的國家有11個,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若以人口數達到6000萬作為大國標準,那么中國至少有8個省的人口達到或接近6000萬。除軍事和外交外,治理一個省就如同治理一個世界大國。擔任省級黨委書記就積累和具備了長期的地方執政經驗,這一臺階是他們成為中央領導人所需信息、知識、經驗和能力的“加速積累期”。
第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常委7人,有5人擔任過省委書記、直轄市市委書記,比例為71.4%,具有地方省級工作經驗的比例高達85.7%。第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常委9人,有6人擔任過省委書記、直轄市市委書記,比例為66.7%,具有地方省級工作經驗的比例達77.8%。第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常委9人,有8人擔任過省委書記、直轄市市委書記,比例為88.9%。
第二個臺階是擔任黨的領導集體成員的主要助手,也是“集體交接班”的過渡期。這個臺階的主要鍛煉崗位是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和候補書記,作為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主要助手。從統計數據看,近幾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進入當屆常委會以前,接受“第二臺階”鍛煉的時長呈現出逐屆提高的趨勢。
在這一政治臺階上,即使那些仍擔任省級黨委書記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也有更多機會了解和分享中央領導集體是如何作出重大決策的。這如同他們的“實習期”和“預備期”,全面接受治黨治國理政之道之術的“強化訓練”,為他們將來集體接班作各種政治準備。與此同時,中央政治局常委對他們還起到傳幫帶的指導作用,使他們盡快完成從地方負責人到中央領導人角色的轉變;這一階段還起著集體考察的作用,特別是政治考察,“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紀律、政治鑒別力、政治敏銳性”。
通常情況下,只有走完之前兩個政治臺階之后,才能正式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成為領導集體核心成員之一。
最后一個環節就是政治交接班,主要體現在中共全國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中。例如,胡錦濤曾擔任十六大報告起草組組長,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領導下,直接負責起草十六大報告,經過一年左右的時間,正式提交十六大,經大會批準之后,成為十六屆黨中央治黨、治國、治軍的路線和綱領。這就在實際上完成了政治交接班任務,從而保證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連續性、繼承性和創新性,不會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