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美)查爾斯 R·蓋斯特 出版:機械出版社 |
翻譯這本書時,國內證券行業正面臨巨變。原有的業務模式逐漸失效,新的業務模式尚未形成,證券行業在雙重壓力下苦苦掙扎。證券市場一直以來的兩大頑疾,讓市場發展面臨重重障礙。重融資輕回報,讓股市淪為單向受益,竭澤而漁的最后結果是雙輸融資量連創新低;政府的監管,讓券商的創新能力也受到鉗制,同質化現象嚴重。
經紀業務方面,零售經紀業務和機構經紀業務逐年萎縮;承銷業務方面,IPO和再融資數額連年下降;資產管理業務方面,證券業被信托和銀行拋到身后;投資業務方面,靠天吃飯現象未改,連年虧損;私募業務則更是慘不忍睹,無法與同行競爭。
在這些挑戰中,有些是共性問題。傭金率下滑,也曾在華爾街出現。固定傭金轉變為協議傭金后,華爾街證券公司也遭遇了傭金戰,最后通過客戶分級、服務分類來實現穩定。投行客戶從大企業轉變為中小企業后,同行競爭和專業水平就成為券商面臨的兩大挑戰。在這種挑戰下,高盛借服務中小企業躋身行業頂端,德崇則憑借垃圾債業務快速崛起。
華爾街投行的崛起,大都是順應時代潮流,滿足了客戶需求。美國內戰時期聯邦政府的融資需求,成就了杰·庫克公司;由戰后對國外資金的需求,讓奧古斯特·貝爾蒙公司扶搖直上;世界工廠時期產能過剩,讓摩根公司的并購交易如火如荼;小投資人的大規模涌入,讓美林成為時代寵兒;中小型企業的債權融資,讓德崇公司快速崛起;投行客戶從大公司轉變為小公司,則讓高盛乘風直上。不過政府的存在,也改變了不少企業的發展軌跡,美國內戰的結束使得杰·庫克公司走向沉寂;也是政府的反對,讓摩根公司最終拆分。而20世紀末,又是政府的默許,使美國金融業重現混業經營。
專業化、差異化是企業發展的關鍵。談起美林,大家就會想起它的經紀業務;談起高盛,大家就會想起它的投資業務;談起摩根士丹利,大家就會想起它的財富管理業務。但這背后,是各公司上百年的歷史積累。
縱觀華爾街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公司制度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合伙制早期對行業發展的推動,以及后期對業務發展的障礙,都讓我們思考制度的利弊得失。目前,國內券商都在紛紛上市,上市給券商帶來了資金,也給券商帶來了名義上的公眾監督,但企業制度能否跟上社會發展呢?什么樣的制度和機制才能確保券商未來的發展呢?這也許是各家券商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最后,我們要記住:金融是為實體經濟服務,脫離了這一基礎,金融行業就成了無本之木。未來,我們可以看到垃圾債業務、資產證券化業務、衍生品業務在國內的跨越式發展。從歐美的經驗來看,這些產品既推動了社會進步,也給社會帶來了大麻煩。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如何在發展的同時控制風險是我們思考的關鍵。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百舸爭流。面對未來,無論是整個國家還是整個行業,都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企業經營和投資,最關鍵的是把握確定性。那如何來做呢?多讀歷史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此,要感謝華章公司策劃本書出版。了解了歷史,我們也就明白了興衰更替。畢竟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能讀多久,就能了解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