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是否應該干預市場?這不僅是擺在中國面前的一道難題,同樣也是困擾了世界幾百年的難題。20世紀,兩位著名的世界經濟學大師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和弗里德里希·馮·哈耶克就此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針鋒相對的大論戰。學術紛爭當于百年后論得失,但就經濟問題的大爭論百年之后仍是迷局。勝利的指針,隨著世界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在政府無為而治和積極干預間搖擺不定。 《凱恩斯大戰哈耶克》一書,系統梳理了凱恩斯大戰哈耶克經濟核心思想及養成經過,提煉了二人在不斷的書信辯論、公開發表文章辯論、私下對話辯論、弟子代為辯論中激蕩出的智力火焰,他們背道而馳的觀點,共同照亮了之后百年的經濟發展之路。凱恩斯認為,“標志著一個周期結束的大規模失業和困難,可以靠政府開支來緩和”,他支持政府啟動大型公共建設項目,激活市場需求,以制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進而帶動經濟從低谷走向良性發展之路。哈耶克認為,“改變經濟的自然平衡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政府的干預只會破壞經濟運行規律,人為扼制經濟自我修復機能,從長期看害大于利。 他們的辯論并非紙上談兵,在旁征博引的同時,更多地引用了現實案例,吊詭的是他們同樣是基于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世界各國經濟形式動蕩的觀察,卻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結論。他們都試圖接近真理并為人們的生活謀福祉,互相尋找不同的證據,證明對方的荒謬荒唐,但事實證明關于經濟,永遠沒有不變的答案和永恒的真理。 同時,該書也可看做一本世界經濟學派的風云演義,從“迷人的英雄”、“蕩寇志”、“雙虎屠龍”、“偷天換日”到“凱恩斯時代”、“哈耶克的反擊”、“戰火重開”,再到“避免大衰退”,它絕對不比任何一本充滿了戰爭硝煙的跌宕大書遜色。兩位大師唇槍舌劍,有時如華山絕頂的高手對決,有時又向兩個吵架吵紅了臉口不擇言的小孩,大師時而風度翩翩,時而尖酸刻薄,令一眾看客看得目瞪口呆。凱恩斯先于哈耶克成名,在哈耶克還是名不見經傳教員的時候,便已名滿天下,為英國政府部門所倚重。他流利的英語表達,迷人的外表令他在多輪辯論中壓制了英語“一般般”的哈耶克。哈耶克的殺手锏是逆流而上,不按常理出牌,頑強堅韌的斗志,少年英雄越挫越勇的膽識,這些盡乎固執的特質最終使其成了可以與凱恩斯平等對話的經濟巨人。 有意思的是,他們的觀點有時也并非總是針尖對麥芒,偶爾也有悄悄融匯的時候,習慣了對立的兩個人已經將斗爭當成了生活的慣性,即便在融匯之處也會去尋找細節的差別,進而糾纏一些生澀的專業術語,直至兩個人都甚感頭痛。最終他們不得不承認在對方思維的領域打圈子,只能將自己繞進去,而找不到證明自己的出路。 無疑,在過去近百年時間里,凱恩斯成了全世界經濟學的導師,政府干預并引導市場運行,成了全世界通行的貫例,只是各國干預經濟的外在表現形式不同。以中國為例,越調越高不調更高的房價便頗具“中國特色”,上躥下跳的銀行利率同樣成了國家調控市場的晴雨表。近年來,在中國各級政府的公文及相關宣傳報道中最熱的詞語“轉型升級”當占一席,政府對經濟引導、調控甚至管理的決心已相當明顯,國家主導經濟發展在中國已是定局。 與此相矛盾的是,在民間人們更相信“哈耶克”,在市場經濟中沉浮的人們更愿意遵從市場運行的規律,擇時擇地擇業劈波而生,并不心甘情愿在政府的指揮棒下拔苗助長。一面是政府自說自話的規劃引導,一面是民間資本的自由游弋,放眼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凱恩思和哈耶克這對老朋友、老對手,能否找到一個黃金平衡點仍是未知數。 放眼國際經濟大格局,全世界擁有一個共同的“凱恩斯”,在華爾街崩盤之后,依然可以撬動歐債危機的杠桿,讓全世界經濟運行俯首聽命,同時他又能如空手套白狼的偉大獵人,舉起貨幣這把射程深遠且危力巨大的虛擬裝備,在全世界范圍內呼風喚雨。凱恩斯和哈耶克的恩怨永遠不會終結,唯有他們不斷的競相生長并彼此牽制,政府和市場間微妙的平衡才能得以實現,世界經濟發展的步伐才能趨于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