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吳敬璉
馬國川 出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新年伊始,針對改革談論最多。經濟學家吳敬璉與馬國川合著的《中國經濟改革二十講》與我們一同思考,中國怎樣才能實現順利轉型,向民主、文明、富強的現代國家邁進,因為這關系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
這本書回顧了中國改革的整個歷程,對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的方方面面做了考察分析,找出矛盾,并提出解決方向。吳敬璉強調,如今中國正又重新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必須當機立斷重啟改革。書中對當今爭論的諸多問題做出了回應。時下,一場關系中國前途和命運的大爭論正在激烈地進行。圍繞“中國向何處去”問題,社會上形成了兩種對立觀點:一種觀點堅持強化政府,強化國有經濟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控制,結果必然走向權貴資本主義;另一種觀點堅持市場化、民主化、法治化改革,走向法治的市場經濟。吳敬璉與馬國川直面當下中國的社會經濟問題,回顧了中國經濟改革的艱難歷程,剖析了當前中國問題的深刻原因,回答了“國向何處去”的問題。
在吳敬璉看來,今天中國經濟的問題,根源在于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不徹底,不到位,為此重新大聲呼喚改革。他認為,目前朝野上下當務之急,就是在已經進行和正在進行的基層創新支持下,由具有高度權威性的改革領導機構牽頭,進行重點改革項目的方案設計和改革的總體規劃。他在書中提醒世人,我們的改革大關仍然還沒有過!奮力過關,不僅是未來中國改革的主題,而且與每一個中國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
“社會面臨破裂潰散的危險!眳蔷喘I在本書《前言》中發出令人驚心的警號。提出要實現全面改革,必須完成三項工作。第一,確定改革的目標;第二,制訂重點改革的方案,根據各項改革之間的配套關系,制定出改革的總體規劃;第三,克服阻力,把各項改革落到實處。為什么改革需要進行方案設計和總體規劃?因為,現代市場經濟是一個既復雜又精致的巨大系統。吳敬璉說:“要構筑這樣的系統,不能采用‘邊設計、邊施工’的辦法,也不能由各個部門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施工和設計,然后將它們拼湊成一個體系,因為這樣的體系是無法協調運作的!
經驗從歷史教訓中汲取。書中寫到,中國面臨著兩大問題,一個是舊的、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不能持續了。另外一個是腐敗。腐敗的嚴重程度又造成了貧富差距的更加拉大,這不但是經濟問題,更是嚴重的社會問題。吳敬璉針對上述問題的由來做了探索,最后得出的結論:因為上世紀末期建立起來的體制本身就存在諸多缺陷。作為一位有足夠能量、聲望和智慧的學者,吳敬璉在這樣一個敏感時期,適時推出這部充滿理智與良知的新著,解讀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如何走出困境,給我們很多啟發。通讀全書,能深切感受到一位老者極少表露出來的近乎焦慮的急切感,這絕非一個投機者的危言聳聽,而是一位智慧學者發出的警世危言,對當下啟迪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