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我看來,閱讀這本書,將有兩個最大的收獲:
第一,顛覆了很多對于成就卓越企業的錯誤判斷,尤其是重新反思實現流行的創新和變革對于企業的意義;
這本書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一個對比組之上的。關鍵性的問題并不是“這些卓越的公司都有哪些共同點”,而是“卓越公司的哪些共同點將它們其他平庸的公司區分開來?”
這種提問式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很多比對的結果與我們的直覺感知都是相反的,以至于柯林斯自己在書中承認:“任何一個重大發現都會讓我們研究團隊中的至少一個人感到驚訝。”這里可以列舉幾個被書中研究發現所粉碎的神話。
根深蒂固的神話:在一個動蕩的世界里,成功的領導者都是大無畏的、追求風險的、有遠見的人士。
相反的發現:在我們的研究中,最優秀的領導者并不具備預測未來的遠見能力。他們會觀察有效的方法,并確定為什么這種方法有效,然后在這種已驗證的基礎上開展工作。他們并不比對比組公司的領導者更追求風險、更大膽、更有遠見或更有創造性性。他們更注意紀律、更注重實證主義、更為多疑。
根深蒂固的神話:在一個快速變化的、不確定的、混亂的世界中,創新使得卓越公司脫穎而出。
相反的發現:事實并非如此,這個答案超出了我們的意料。是的,卓越的公司在很多方面都有創新。但我們的證據并不支持這樣一個假定,即在創新方面,卓越公司必然超過它們不太成功的對比組公司;而且,在部分案例中,讓人感到驚訝的是,卓越公司的創新反而更少。創新本身并未像我們期望的那樣成為王牌;更為重要的是協調創新的能力,即將創造力融入紀律之中。
根深蒂固的神話:在一個危險的世界里,速度就是生命;你要么跑得快,要么就死掉。
相反的發現:有一種觀點認為,一個“快速變化”的世界需要“快速決策”和“快速行動”,所以我們必須擁抱所有與“快速”相關的風氣,但實際上,這是走向死亡的一個好方法。卓越公司領導者知道在什么時候加快速度,也知道在什么時候不加快速度。從這個角度來看,英特爾公司著名的摩爾定律,不僅僅是對行業發展的判斷,更是對于公司自身發展節奏的把握。
根深蒂固的神話:外部的根本改變需要內部的根本改變。
相反的發現:卓越公司對變化世界的反應程度并不及對比組公司。僅僅是你周邊的環境發生了急劇變化并不意味著你自己也要做出這種急劇變化,瞎折騰的公司往往死的更快。
第二,第一次認真地研究了“運氣”這個因素,對于成就卓越企業的作用。
這個收獲其實也源自于一個根深蒂固的神話:卓越的公司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它們有更多的好運氣。
吉姆?柯林斯也覺得這是個很有趣的觀點,所以也單獨成就了一章來探討。他發現,整體而言,卓越公司的運氣并不多于它們的對比組公司。無論是卓越公司還是對比組公司,它們都有過很多運氣——包括好的運氣和壞的運氣,而且在運氣的數量上也是相差無幾的。關鍵的問題并不在于你有沒有運氣,而在于你如何對待這種運氣。
實際上,在這本書里,柯林斯研究的不是企業如何管理,而是在一個混亂的、不確定的環境中帶領企業取得卓越成果的領導人的行為特征。
首先,卓越領導者擁抱的是一種控制與非控制相統一的理念。一方面,他們知道長期面臨自己所無法控制的不確定性,知道自己無法準確預測其周圍世界的重大事件。另一方面,他們認為不能控制的力量或隨機事件并不會決定結果;在他們看來,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然后,卓越領導者通過一個核心行為三聯體將這一理念引入到生活中:狂熱的紀律、基于實證主義的創造性和富有成效的焦慮。這些行為特征與他們在在混亂的、不確定的環境中取得卓越的結果是息息相關的——狂熱的紀律確保公司在正常軌道上運轉,基于實證主義的創造性確保他們充滿生機和活力,富有成效的焦慮確保它們繼續生存下去,而第五級雄心則提供了啟迪性的動力。
《商業價值》雜志出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