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網市民記者少年書生報道】
家住江岸區(qū)警苑小區(qū)的彭偉先生,喜愛收藏革命文物,其中1939年在延安創(chuàng)刊、僅出22期20冊(因其中有兩期合刊)的《中國婦女》,他不僅收藏到了創(chuàng)刊號、停刊號,還收藏到了其中的19冊,其收藏填補了國家圖書館的收藏空白。彭先生近日將抗戰(zhàn)革命珍寶的圖片曬在漢網上,以供大家分享。
【記者高道飛追訪】
填補收藏空白?
帶著“其收藏填補國家圖書館收藏空白”的好奇,記者昨天在警苑小區(qū)找到了彭偉先生。
走進彭家,有點像走進了一家舊書圖書館,彭家滿墻的書架上,堆滿了彭偉收藏珍貴的書籍。彭偉從10多歲開始收藏革命文物,并以辛亥革命和抗日戰(zhàn)爭題材文物見長。
明白記者的來意后,41歲的彭偉從書架上拿出他收藏的19冊《中國婦女》。歷經73年的風雨歲月,彭偉手上的《中國婦女》雜志,不僅顯得發(fā)黃,而且還有些微損。
其雜志1937年6月1日創(chuàng)刊,1941年1月停刊。刊名由毛主席題寫,其出刊地點為延安。而今天,正巧是該雜志創(chuàng)刊的73周年。
彭偉說,《中國婦女》由中共中央婦女運動委員會主辦,延安“中國婦女社”編輯出版,是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辦的第一本婦女期刊,雜志辦了2年后,因資源極度缺乏而不得不停刊,其間,出了22期20冊。現(xiàn)在他已收藏到不同內容的19冊,僅缺第一卷第12期一冊。
《中國婦女》的珍貴程度,《全國中文期刊聯(lián)合目錄》(增訂本)中是這樣記載的:本目錄收藏了50個省市級以上的圖書館,所藏建國前近2萬種期刊,只有重慶、北京和貴州省圖書館收藏有少量《中國婦女》。重慶市圖書館藏有第一卷、第二卷1至8期;北京圖書館藏有第一卷1至9期、第二卷2至5期;貴州省圖書館藏有第一卷3至4期。
彭偉說,《全國中文期刊聯(lián)合目錄》(增訂本)是1981年8月出版的,在1981年8月前,國家圖書館確實沒收藏該套《中國婦女》。
王明借停刊號“發(fā)泄”
“收藏到這套雜志后,我進行了認真的閱讀,并發(fā)現(xiàn)由《中國婦女》停刊所引發(fā)了一場路線斗爭。”彭偉說,1941年2月黨中央決定讓《中國婦女》停刊。但當時中共中央分管婦女工作和任延安中國女子大學校長的王明,卻借停刊號“發(fā)泄”其不滿。
2月初的一個晚上,王明讓周俊寫了一篇題為《論出版專門婦女刊物問題》的文章刊發(fā)在第二卷第十期上,反對《中國婦女》停刊。
1941年3月19日,毛澤東針對此文作了批評,指出:此文與宣傳部出版發(fā)行部正在考慮的調整延安刊物這一計劃相對立,不待中央討論就向人民宣傳這種對立意見,這一行動的實質,只能對黨與對婦女工作發(fā)生不良影響,是黨內關系上極不正常的表現(xiàn)。
同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在討論中央出版發(fā)行工作時,毛澤東說:要使發(fā)行與消耗量相適合,要出版教科書及通俗書籍。合并刊物問題,現(xiàn)在繼續(xù)停刊。
其后,毛澤東提議由任弼時寫一篇關于黨性問題的文章。當年7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了《關于增強黨性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