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4-26 作者:葉雷 來源:城市經濟導報
|
|
|
 《高盛眼中的世界》 作者:吉姆·奧尼爾 出版:機械工業出版社 | 在眾多的經濟學家中,高盛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吉姆·奧尼爾,是我們不得不關注的。 世界經濟未來的新圖景將是怎樣的?吉姆·奧尼爾在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觀點,先是批判“新興市場教父”馬克·墨比烏斯的概念,提出“金磚四國”的概念;2005年,他又推出“新鉆11國”的概念,認為巴基斯坦、埃及、印度尼西亞、伊朗、韓國、菲律賓、墨西哥、孟加拉國、尼日利亞、土耳其、越南這11個國家的前景也將一片光明;2011年初,吉姆·奧尼爾又提出了“成長型市場”的概念,以此來囊括經濟體占全球GDP的比重達到1%的所有還具備上升潛力的國家。 在《高盛眼中的世界》這本書中,吉姆·奧尼爾對這些概念的提出和分析框架進行了全面的闡釋,并結合這些國家經濟發展狀況和已經取得的成就,做了許多激動人心的樂觀描繪,說“成長型市場將支撐世界經濟”,2050年“金磚四國”將主導世界。當然,書中一些關于中國的預測,可能更讓我們感興趣,比如他預測:到2035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中國直到2050年,經濟的平均增長率將為5.5%,但在最后的10年中,增長率會降到3.5%…… 當然,在《高盛眼中的世界》這本書中,吉姆·奧尼爾指出的中國經濟存在的一些不足與風險,更是值得我們思考。他明確指出,環境保護是中國必須盡快解決好的大問題,通貨膨脹是中國短期面臨的最大問題。現有經濟增長模式下產生的結構失衡問題;重要要素價格的非市場化問題;房地產價格高企蘊藏著對未來經濟增長和金融系統的風險問題;貧富差距及其形成原因對社會穩定的挑戰問題;人口老化問題;知識產權保護不足和自主創新的匱乏問題等等,也都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對成長型市場國家之外的世界經濟大勢,吉姆·奧尼爾也做出了自己的分析與判斷。他說,成長型市場國家的增長,對西方國家、對全世界都有利;歐元危機影響被高估,西方經濟模式并沒有走到盡頭,消沉情緒很快就會消失;美國經濟不會像日本那樣出現“失去的10至20年”,很快就會東山再起,還會成為世界成頭號產油國,令人們感到驚喜;如果能夠避免發生危機和沖突,俄羅斯在2030年可能會成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甚至會加入歐盟……這些預測,無論準確與否,對開闊我們的眼界、拓展我們的思維,都是大有好處的。 得人之魚,不如得人之漁。透過《高盛眼中的世界》,可以輕易地發現,吉姆·奧尼爾對經濟趨勢預測的核心分析框架,主要是人口和生產力兩個因素,他將GDP增長分成三個部分,即就業增長、股本增長和技術進步。但在他的分析框架里,他對人口因素中的“劉易斯拐點”幾乎沒有提及,對我們常說的“制度紅利”與“路徑依賴”也幾乎忽略。吉姆·奧尼爾可能是樂觀主義者,他認為人類歷史一到緊要關頭,任何迫在眉睫的問題都會找到解決辦法。但中華民族在對未來憧憬激動人心的同時,不得不深入思考。 高盛的研究報告里面常常藏著營銷的把戲,大戴高帽有明顯的討好取巧色彩,也許陷阱就在其中。無論《高盛眼中的世界》是吉姆·奧尼爾發自良心的美好幻想,或者是理性預測,但我們在享受“恭維”的同時,一定要分外小心。畢竟,我們經濟增長的數量型和粗放型特征比較明顯,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技術效率和能源使用效率都不高,經濟和社會結構的矛盾和問題也還不少,推動經濟增長的轉型,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由數量型到質量型、由粗放型到集約型的轉變,真正追上和超越發達國家,還要走很長很艱辛的路。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