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子:對話移動互聯網新生代》 作者:愛范兒 出版:光明日報出版社 |
這些年在圖書市場上最暢銷的除了不得已掏錢購買的教輔材料,就應該算名人自傳了吧。這也難怪,歷史書里擠的都是王侯將相,書架上站滿成功人士也是件容易理解的事兒,此生不搏還等到來世么?令人欣喜的是,這些年隨著互聯網絡技術的更新換代,特別是社交網絡的興起,鎂光燈開始轉向那些平凡卻又不平凡的普通人。
《種子》是新銳科技博客媒體愛范兒(ifanr)對一線互聯網創業團隊的訪談錄。其實這群年輕人的事跡還遠遠談不到成功,幾年之后,也許他們躊躇滿志、歷經艱苦創立的公司會與他們的名字一起淹沒在互聯網的大潮里,正如并非每一粒種子都有機會萌芽、成長、開花結果。但他們在困境中的實踐和努力卻正在改變山寨大國的互聯網,也可能正在改變今日的中國。
這群創業者的項目靈感往往來源于生活中的點滴體驗。譬如在
App Store
社交類排行榜上取得了不俗成績的“寵物約會”,就是由于一只青春期的哈士奇而誕生的。這只沒有找到鄰家異性哈士奇的狗,經常發飆、找事,它的主人又焦慮又心疼,遍尋各種寵物論壇,信息雖然多,但無法基于本地位置搜索最近的寵物。當這個朋友抱怨如果能像iPhone
版大眾點評尋找餐廳那樣去找那哈士奇該多好的時候,Auto
Han有了開發“寵物約會”的想法。TouchChina系列導游產品的創始人沈卓立則是旅游迷,在他游覽世界知名博物館之時,發現盡管這些博物館的其他硬件條件都十分出色,但卻大多還在使用陳舊落后的按鍵式語音導游系統,而當時以iPhone為代表的智能手機平臺,已經可以通過多媒體內容,觸摸操作和
GPS
定位提供好得多的用戶體驗。兩相比較,他相信運行在隨身手機平臺上的語音導游軟件,一定會在不遠的將來,成為背包客的標準配置,隨即投身到手機導游App的開發中。
能從現實生活中發掘機會當然是創業者成功地必備條件之一,更為難得的是,這群年輕人對世界互聯網發展的未來和中國互聯網的現狀也有著清醒的認識。在被問到如今的移動互聯網的浪潮和1998年催生出一批業內巨頭的互聯網浪潮有何差異時。TouchChina的創始人沈卓立這樣回答:“整體上而言,互聯網更多的是為用戶提供大而全的信息或服務,少有針對用戶的不同需求而量身定制的;而移動互聯網,由于其設備和技術的移動性,更多的是提供與用戶工作生活的各個環節直接相關的內容和服務,個性化、定制化的會更多;我們的判斷是,用戶更愿意為契合自己某個特定需求的產品和服務買單。另外一個層面上來講,由于互聯網的普適性,整個市場更多的是由美國引導,中國跟進;而移動互聯網的特點本身就是個性化、本地化,所以未來在中國市場上的移動互聯網的創新,我覺得更多的將會是由本土企業帶來的,這也意味著更多的機會。”。
開拓的激情,冷靜客觀的判斷,對創造價值的偏好,緊密合作的團隊。這群年輕的開發者、設計師和工程師,展示給我們青春無敵的勁頭,但在激烈冷酷的市場競爭中,缺少管理經驗、缺少投資支持,卻時刻可能成為他們的掣肘,讓他們鎩羽而歸。
但正如書籍出版者一樣,我們希望這些與站在時代潮頭的年輕創業者們的對話,能記錄這個風起云涌的時代,能為成功和失敗做一個注腳。在這群人中或許最終出現不了如蓋茨、喬布斯那樣的風云人物,但他們的創新故事卻像一顆顆種子,有可能激發更多創業者積極投身于這個時代的潮流,最終種出中國互聯網的下一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