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辛亥革命百年的各種活動漸次落下帷幕,回望相關主題的圖書出版堪稱品種多樣并不乏佳作。據中國版本圖書館圖書在版編目中心數據統計,今年1月1日至10月10日,全國多家出版社共計出版有關圖書近300種。這些內容豐富、風格多樣的圖書,可以說是幫助讀者重溫辛亥記憶、發揚民族精神的精神動力與載體。
學術書,看學者詮釋辛亥精神
在眾多紀念辛亥的圖書中,引人注目的是一批專家學者的研究著作。這些著作從不同角度探索了辛亥革命的意義,總結了辛亥革命的經驗教訓,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多側面、多角度研究辛亥革命的著作不在少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推出的“辛亥革命與孫中山”名家論叢,收入《辛亥革命改變了中國——金沖及自選集》、《辛亥學脈,世代綿延——章開沅自選集》、《孫中山與辛亥革命——張磊自選集》等多位名家的自選集,基本上囊括了各位專家多年的研究成果,體現了學者永無止境的求索精神。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的《辛亥革命與近代中國社會變遷》和《辛亥革命時期的精英文化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的《辛亥革命與中華民族的覺醒》,以及暨南大學出版社的《海外華僑與辛亥革命》等,各自具有獨特的角度。
描寫辛亥革命的重大事件和歷史進程的圖書亦占相當比重。其中較為突出的是由人民出版社聯合各辛亥革命發生地——四川、湖北、江西、浙江、上海、陜西、天津等省市的“人民出版社”共同推出的大型叢書“辛亥革命全景錄”,介紹了辛亥革命在各地爆發的背景、過程以及對當地政治、經濟、社會風俗等方面的影響,全景式地展現了這段歷史風貌。
傳記書,再現群英叱咤風云
除學術著作,有關辛亥革命重要人物的傳記、回憶錄、紀念文集等占有相當比重。其中僅孫中山的傳記就達8種之多,首推人民出版社45萬字的《孫中山傳》(張磊,張蘋著)。團結出版社推出的“辛亥著名人物傳記叢書”亦引人關注,該叢書共20冊,遴選出孫中山、黃興等24位在辛亥革命中具有重大影響的人物,由近30位在中國近代史和辛亥革命史研究方面卓有建樹的專家學者執筆,力求以唯物主義歷史觀,客觀真實地記錄他們的生平事跡及其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
此外,多家出版社推出了以地域串起的辛亥人物“群英譜”,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辛亥首義百人傳》、四川辭書出版社的《辛亥革命四川名人畫傳》、湖南大學出版社的《岳麓山辛亥英烈墓》以及三晉出版社的《山西辛亥人物傳》等。
史料書,多側面記錄歷史軌跡
為進一步推動人們對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多家出版社還推出了有關辛亥革命的“稀見文獻”匯編本,頗具研究價值和史料價值,是為這一階段出版的亮點。其中,大部頭的“資料匯編”包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的《辛亥革命稀見文獻匯編》(全30冊)和廣陵書社的《辛亥革命文獻叢刊》(全24冊)。前者收錄辛亥革命時期的重要文獻,后者包括了辛亥革命參與者以親身經歷為依據撰寫的革命實錄,大量的文牘和照片,極為珍貴。
大型圖書館、檔案館依據各自珍貴館藏編選的“資料匯編”頗引人關注。如國家圖書館編的《東方的覺醒——辛亥革命珍貴文獻展圖錄》(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上海圖書館編的《上海圖書館藏辛亥革命未刊與稀見文獻》(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上海市檔案館編的《辛亥革命在上海——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檔案選譯》(中西書局出版),以及四川省檔案局(館)編的《四川保路運動檔案選輯》(中國檔案出版社)等,都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文藝書,激情演繹百年風云
“辛亥文藝書”神韻獨具,讀者眾多,其中不乏長篇力作,如人民文學出版社和長江文藝出版社分別推出的《鐵血首義路》(望見蓉著)和《武漢首義家》(牛維佳著)。前者側重還原武昌起義歷史真相,著力塑造了一組起義英雄的光輝群象;后者則從民間的視角和個體的層面描寫在辛亥革命這一背景下普通武漢人的所想所做。
紀實文學的精品當屬軍旅作家王樹增創作的《1911》(人民文學出版社)。作品以歷史事件為經、時代人物為緯,充分發揮非虛構類文學作品史實翔實、立論嚴謹的藝術特色,全面深刻地展示辛亥歷史風云,探求歷史大勢,著力剖析歷史曲折中的根由原委,弘揚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
各類劇本中較為突出的有王朝柱的電視劇本《辛亥革命》(中國青年出版社)和四川文藝出版社的《川劇辛亥革命劇本選》等。前者展示了推翻清朝政府、結束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的辛亥革命的整個過程;后者收錄有關辛亥革命運動的川劇劇本10余個。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出版社在“辛亥圖書”出版中體現出的精品意識。如人民出版社的《孫中山傳》和人民文學出版社的《1911》,兩書的作者從搜集資料到完成作品都經歷了10年時間,堪稱“十年磨一劍”;四川文藝出版社的《辛亥風云路》也是作者魏繼新歷時6年的創作結晶,正是由于作者多年的辛苦付出加上出版社的周密策劃和精心編輯,才使得它們成為了對辛亥革命百年獻禮中的佼佼者。
辛亥革命百年的紀念活動雖已落幕,但辛亥精神與承載著這一精神的圖書將與人們長久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