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在為公眾獲取信息、閱讀書籍以及觀看電影等帶來諸多便捷的同時,也被某些人利用,網絡著作權侵權現象日益嚴重!敝貞c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副庭長趙志強近日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局域網侵權有兩類
據介紹,2005年至2008年,網絡著作權侵權案件主要針對發生在廣域網的侵權行為,經過幾年的維權,廣域網的著作權使用行為較之以前有所規范。
“自2009年起,著作權人將維權領域轉向局域網,尤其是網吧局域網和高校局域網!壁w志強說。
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0年,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共受理起訴網吧侵犯著作權的案件40件,起訴高校局域網侵權的案件4件。
趙志強表示,局域網侵權的案件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局域網所有者或使用者主觀故意,自行下載作品放到其局域網服務器上供局域網內用戶觀看;另一種是局域網所有者與影視作品服務提供商、電子圖書館數據制作商簽訂服務協議,安裝相應軟件后,通過后者的服務器供局域網用戶在線觀看、閱讀,因服務提供商未經授權或授權過期造成侵權。
基礎運營商被告增多
“起訴基礎電信運營商的案件日趨多樣化。”趙志強說,2005年至2010年,重慶一中院受理的網絡著作權侵權案件中,基礎電信運營商為被告的案件有20件。
據分析,基礎電信運營商成為被告,主要有3種情況:一是基礎電信運營商的自有網站上傳作品供用戶閱讀、觀看。2005年至2008年期間,起訴基礎電信運營商的行為主要是這種類型;二是基礎電信運營商在自有網站上深度鏈接他人網站內容供用戶觀看。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2008年之后;三是他人網站實施了侵權行為,基礎電信運營商為其提供了網絡接入服務。2010年重慶一中院首次受理此類型案件。
原告多為專業化公司
從起訴對象來看,在2005年至2010年中,作者、制片者等原始權利人直接起訴的案件數量僅為13件,不足整個網絡著作權侵權案件的14%,多數原告為專業化公司。
趙志強分析說,這些專業化公司大致可以分為3類:一類是專門以打擊網絡盜版營利的公司。這類公司通過網絡查詢獲知轉載率較高的作品,再找到權利人以低價購買一部甚至多部作品的著作權,再到全國各地進行維權訴訟,獲取高額賠償。
另一類是傳統音像制品出版公司。這類公司經過作品原始權利人的授權,獲得出版或發行權利,在出版或發行的同時也進行網絡維權。
第三類是提供在線閱讀或點播有償服務的公司。這類公司通過打包的方式從原始權利人處獲得數十甚至數百部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再上傳到其服務器上,個人或機構(尤其是網吧)通過安裝其軟件或登錄其網站,有償獲得服務。為維護其網絡市場份額,這類公司通常也會成為網絡著作權侵權案件的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