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世界各國向經濟體注入了巨大的流動性,埋下了通脹的隱患,但是,除了通脹之外,更要看到經濟形態已經改變,政府成為經濟增長的源泉,通脹成為維持經濟增長的制度安排,政府通過通脹來刺激經濟的發展,一句話,我們已經進入了通脹經濟時代。
通脹經濟時代需要有新的經濟思維,趙曉教授根據自己多年的深厚研究創造《通脹經濟來了》一書,帶你深入通脹經濟的內核,看清通脹經濟的本質和規律,為你講述通脹經濟的應對之道,助你把握通脹經濟學思維,引領你穿越通脹經濟的迷霧。
 |
趙曉 |
問:您這本書的開篇就說到通脹經濟來了,請問通脹經濟到來的標志是什么?美國人用后一個泡沫拖住了本來要崩潰的美國經濟。請問您這樣說的依據是什么?
趙曉:“通脹經濟”的概念是這本書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這個概念以前還沒有被人系統的認識。
“通脹經濟”的概念有利于理解我們今天所處的經濟形態,也有利于我們判斷市場的變化和走勢,同時也有利于政府部門來進行監控。我們通常關注通脹、關注CPI的人比較多,但是其實CPI并不是衡量通脹經濟最好的方式。通脹經濟是因為貨幣的超量發行產生的系列現象。貨幣的超量發行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美元利用其霸主的地位所引起的被動的貨幣的超量發行。
中國經濟和美國經濟有非常緊密的聯系,當美國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美國政府可能會采取比較寬松的貨幣政策。由于美元的流動性很強,很多美元就會流向中國大陸。美元流入中國以后,中國為了維持人民幣和美元的平衡,人民幣就會被動的外放。本來中國的經濟是處于平衡的狀態,但由于被美國寬松的貨幣政策所沖擊,我們的人民幣可能就已經過熱了。
2009年,由于當時金融危機的影響,政府就采取大量刺激經濟的政策,我們的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實際上也變成了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一直到十月份,中國的CPI都是負增長,但我們的通脹經濟現象非常明顯。比如我們的股價漲了一倍,房價全國漲了百分之二十,上海漲了一倍,北京漲了百分之五十。
從通脹邏輯來看,美元是當今世界的霸權貨幣,全世界沒有一個貨幣可以跟美元相提并論,美國用美元的霸權地位。它的貨幣政策就會影響到其他國家,在世界上使得美元成為一種超級貨幣,。超級貨幣的變化,它的潮起潮落就會把世界上一些其他的國家甩來甩去,形成一些超級的經濟周期。有時,經濟莫名其妙就增長起來;有時,經濟又莫名其妙得衰退下去。這是因為美元是根據它的國內經濟來調控它的貨幣政策的,其他地方只能被動的受它的影響。打個比方,陪人吃飯,別人吃飯完全根據他的需要來調理,當身體虛弱的時候他就要大吃補藥。但是如果跟著他吃飯的人比如很健康,就會很不適應。實際上現在全世界都在陪著美國吃飯。
現在的美國基本上實行的是寬松的貨幣政策。在美國,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泡沫破滅以后,美元向市場成倍的輸送。結果,本來美國的經濟要出現崩盤,但實際卻是像我們現在一樣出現了V型反轉。由于他們向市場輸送了大批的美元,導致了美國后來的房地產金融泡沫。美國的房地產金融泡沫又推動中國的房地產泡沫,進而導致中國經濟過熱。當這一輪泡沫破滅之后,美國采取的策略是更大規模的釋放美元,不斷的印鈔票來促進經濟的復蘇。
因為美元的霸權地位使得美國的經濟對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響,而美元從長期來看,又是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由此就會產生通脹經濟。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美國實行民主制度,總統只有保住經濟才可以當選。而現在其他國家,實際上也基本都是親民政府,都要取悅百姓,而百姓多數不喜歡經濟蕭條和經濟的衰退,那么政府就要采取手段實現經濟的增長。又因為政府是一個超級玩家,可以制造貨幣,可以大量依靠財政政策去投資,這樣類比一下看,各國政府實際上也是大大小小的美國。
這實際上也與政府的政績考量指標很有關系,各國都需要發展經濟,就只能采取發行貨幣的方法,但是沒有任何機制可以保證貨幣發行不超量,這就導致了現在世界經濟進入到了通脹經濟的時代。政府就是通脹經濟發展的根源,它可以生產和供應貨幣,是任何人無法替代的。
問:請問您認為通貨膨脹與我們的貨幣制度之間存在怎樣的邏輯關系?
趙曉:政府是可以生產和供應貨幣的超級機構。雖然有些國家會有一些獨立于中央銀行的組織,但是在大多數國家都缺少這樣一個強硬的制度。另外,就算是能夠有這樣一個組織,貨幣的供給是相對富裕的,但是由于受到美元這樣一個超級貨幣的影響,就一樣會使經濟進入通脹經濟。比方說,一個人怕長胖了,不想吃很多,但是偏偏要陪領導吃飯,最后還是胖了。所以現在的官員沒有幾個不肥胖的,從官員的肥胖就可以看到通脹經濟來臨了。
問:從通縮預期到通脹預期,從經濟危機到經濟V型反轉,您是怎樣看待這一過程的?這種轉變所帶來的后果是什么?
趙曉:這就是指政府在很短的時間內改變經濟形勢。本來大家幾次預見的結果都是經濟蕭條、經濟通縮,這是市場經濟的結果。但是,由于政府不斷的把貨幣發出去,總有一天人們會意識到通縮一定會變成通脹。貨幣永遠是通脹的重要力量,這時候通縮危機就要變成通脹危機。大家本來以為是經濟危機,但是突然間危機被改變,可能短時間的被改變,直到一個更大的危機的來臨。
政府基本上通過發行貨幣和財政手段來實現這個V型反轉,財政手段就是政府支出,比如說2009年我國的政府支出是4萬億人民幣,我們可以看到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政府經濟增長,就是用投資來代替消費來實現經濟增長。
問:美林時鐘依照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制定出了一套投資方法,請您為我們講一下美林時鐘在投資過程中的應用原則及方法?
趙曉:美林時鐘大體的投資策略一是表現在周期性,當經濟增長加快,股票和大宗商品就表現好。周期性行業,如高科技股或鋼鐵股表現就超過大市。當經濟增長放緩,債券、現金及防守性投資組合表現就超過大市。
第二是久期,當通脹率下降,折現率下降,金融資產表現好,投資者就購買久期長的成長型股票。當通脹率上升,實體資產,如:大宗商品和現金表現好,估值波動小而且久期短的價值型股票的表現就超出大市。
第三與標的資產相關,一些行業的表現與標的資產的價格走勢相關聯。保險類股票和投資銀行類股票往往對債券或股權價格敏感,在衰退或復蘇階段中表現得好。礦業股對金屬價格敏感,在過熱階段中表現得好。石油與天然氣股對石油價格敏感,在滯脹階段中表現超過大市。
投資中對立位置的資產類和行業板塊也是有意義的,可以用來做配對交易。例如,如果在過熱階段,我們應該做多大宗商品和工業股,位于對立面的是衰退階段,所以我們應該同時做空債券和金融股。
問:您書中說到中國正走在通脹經濟的路上,那么,普通人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資產,免遭通脹對財產的剝奪呢?我們應該有怎樣的經濟學思維?在我們的社會保障不夠完善,投資環境也不夠好的情況下,中國人該如何抉擇呢?
趙曉:如果我們看到通脹經濟的到來,看到政府的投資習慣,那么我們就應該學會一些通脹思維。因為在通脹經濟這樣一個形態下,投資是保證財產不受損失最好的辦法,如果不去投資,把錢放在銀行里面就會變成紙。
其實錢不是攢出來的,而是投資出來的,存錢只會越存越少。有人說去賺錢,其實賺錢也不能很好的保存自己的財產。有人說辛苦工作三年,不如炒房三年,通脹經濟學也表明這句話的科學性。
我們說應該有通脹經濟學的思維,就是要學會投資和理財。打個比方,人跑不過馬,但是人可以騎在馬背上,這樣就可以跑得很快。通脹經濟如要避免太大的損失,那就必須要投資和理財。
現在的社會保障是需要完善的,這是毫無疑問的,社會保障完善后就會降低大家的投資風險,使大家更敢于去投資,我們的社會保障應該覆蓋全社會,投資的產品也是一樣,我們現在的投資產品太少了,我們應該制造更多的投資產品。這方面是應該改善的。
問:在通脹經濟到來之際,您對大家有什么忠告?
趙曉:在2008年的時候,當時有個江湖郎中對大家講經濟要蕭條了,未來將是一個“現金為王”的時代,房子和股票這些投資都要賣掉。有些人信以為真,真的把房子和股票都賣掉了。但是到了后來股票和房子的價格都大漲,這些人都很后悔,這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通脹經濟的思維。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有一個通脹經濟學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