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武進的綜合實力持續位居全國百強縣(市、區)前十位,在發展地方經濟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沈瑞卿:武進自春秋吳國設立延陵邑以來,已有2700多年歷史。我們始終堅持把轉型升級作為建設武進最重大的機遇、最緊迫的任務和最重要的抓手,切實以發展方式的大轉變促進經濟社會的大發展、綜合實力的大增強和區域地位的大提升。 首先是持之以恒狠抓有效投入。大力實施“民資躍升、外資趕超、投資倍增”三大行動,在超額完成2006-2008計劃的基礎上,2009年又提出“兩年投資超千億”的目標。二是堅定不移推進集聚集約。深入開展園區突破行動,以“武進高新區、武進經發區”等八大板塊為重點,以鎮工業園區為支撐,全面推進開發集約、產業集聚和用地集中。三是堅持自主創新。始終堅持提升創新能力,大力培育創新基地,廣泛集聚創新資源。 經濟參考報:據了解,武進在生態建設方面取得不俗成績,先后榮獲“國際花園城市”金獎、聯合國“最佳人居環境特別榮譽獎”、“國家生態區”等眾多榮譽,你們能取得這樣優異的成績,主要經驗做法有哪些? 沈瑞卿: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推進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和保障民生幸福的重要內涵,堅持環保優先。一是牢固樹立生態立區理念。執行環保考核分值兩倍于GDP考核分值的考核機制,嚴格實行年度評優環保“一票否決制”;二是持續加強生態創建力度;三是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強勢推進污水處理、廢物處置、廢氣控制、污染物減排等工程。始終堅持把以人為本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針對群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每年都確定30件實事項目,全力以赴加以推進落實。積極開展被征地農民保障、動遷居民安居、困難群體幫扶“三大工程”。總投資30億元的70個社會事業重點建設項目如期建成,博物館、文化藝術中心、職教中心、公共衛生服務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相繼投入營運,全區人均受教育年限、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支出、人均醫療衛生設施、人均預期壽命等多項指標均位居全省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