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低收入群眾渴盼實現“住有所居”的殷切目光,另一邊卻是早早交工的保障性住房長期“睡大覺”。記者近日在采訪中聽到一些群眾抱怨說,明明有房子,住房困難群體卻看得見夠不著,這種公共服務資源白白浪費的現象不知道還要持續到什么時候。
寧愿空著 不給住著
“丁零零……”在一一按過整棟單元樓門上的應答器后,只有門鈴聲在樓道里回響。記者近日來到位于烏魯木齊鐵路局商圈附近的錦盛苑(二期)小區,得知在這里配建的16套解危解困房至今無人居住。 這16套解危解困房分布在小區7號樓。尋訪中,由于7號樓位于其他兩棟樓“夾角”位置,十分不顯眼,一些已在小區居住了2年的居民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根據居民們的說法,這個小區于2007年開建并銷售,至2008年入住。 無獨有偶。記者近日來到2008年底建成的天山康居苑小區,發現這里300多套經濟適用房也有類似情況。天山康居苑小區毗鄰101路終點站,交通比較便利,小區內水泥路面、綠化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 走進一些單元樓,有些房門前擺放著家用物品透露出生活氣息,有的什么也沒有。一些樓道地面上積出厚厚的灰塵,絲毫看不出有人居住的跡象。不過,所有的暖氣片卻“一視同仁”地散發熱量。
價格因素“擋”住群眾
作為2008年由烏魯木齊市政府集中建設的經濟適用房項目之一,天山康居苑2009年初銷售均價為2152元/平方米。記者從烏魯木齊市房產管理局了解到,在得知平均售價超過2000元且須一次性付清后,不少已拿到天山康居苑選購權的市民選擇棄購,因此,導致部分房屋至今沒有得以分配。 而對于錦盛苑(二期)7號樓空置的原因,一些群眾認為是“政府擅自抬價”造成。 一些曾報名申請這批解危解困房最終又棄購的低保戶反映說,根據烏魯木齊市政府2005年制訂的解危解困房有關規定,“解危解困房售價以每平方米700元的均價向符合條件的居民銷售,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售價。” 低保戶朱先生說,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原以為700元/平方米左右的價格公示時卻躥上1400元/平方米,這一結果讓他們倒吸一口涼氣。最終,雖已通過申請、審核等層層環節,眼看就要實現住房夢的他們只得被迫放棄。 負責建設方也有“委屈”。烏魯木齊市新市區住房保障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表示,1400元的均價是與開發商按照成本協商的結果,之所以“空置”這么久,因為該中心2009年才成立,相關審核工作需要“慎重”進行。
政策需完善 監管更要跟上
“這些問題反映出政府住房保障體系與群眾實際需求的銜接出現問題。”新疆農業大學主攻資源經濟與產業經濟方向的綦群高教授認為,出現這種保障性住房資源閑置、浪費的現象很不正常,值得反思。 “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能從中央多拿資金,對保障性住房建設一味‘貪多’,客觀上存在準備不足、進展緩慢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綦群高說。 此外,部分政府人士坦言,盡管中央不斷加大對中西部地區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但是仍然面臨建設資金不足的困境,一些財政狀況緊張的地方政府只能寄希望于通過售房收回一些投資,用于下一步開發建設。 不過,正如新市區建設局局長毛漢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意識到的,“其實政府建設保障性住房,是為了切實解決群眾住房問題,是不是能挽回成本并不重要。” 他說,將考慮對錦盛苑(二期)的16套解危解困房實行“租賃”的方式,盡力保證在3月底前讓符合條件的居民入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