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因電網吸納問題造成已建好的風電場利用效率不高、效益較差,給風電場業主造成巨大損失。2008年因電網吸納能力限制造成的風電場少發電量16億千瓦時,今年可能達到20億千瓦時。
這是記者日前在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召開的《風電產業政策咨詢報告》研討會上獲得的數據。與會能源專家表示,電網已經成為制約我國風電產業健康發展的最大瓶頸。
據了解,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電網應該全部接納風電。但實際上電網對風電接入和運行調度沒有積極性。2009年7月30日國家電網發布《風電場接入電網技術規定》明確表示,對風電不可能“全額收購”。
“并網問題如不及時解決,風電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大規模風電場建設計劃將難以實現。”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專家委員、華北電力大學副校長楊勇平說,“我國電網規劃中沒有充分考慮風電的發展需求,電網建設滯后于風電發展,電網技術有待提高。而且在吸納風電上網所需的硬件配置、技術水平提升方面,電網公司目前還沒有制定時間表!
專家們建議,電網企業應該加強電網規劃和建設,以擴大可再生能源電力配置范圍;電網的發展應與風電發展規劃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保持同步;電網公司對下屬公司接納風電要有激勵機制,實現電網企業內部的利益均衡;同時在電網調度方面要采取措施保障風電并網的最低限額指標,制定相應的風電調度原則和風電上網次序,以避免因調度問題引起的風電發電量損失。
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特邀專家、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認為,要解決風電上網難的問題,提高電網公司對風電的認識至關重要。他說:“如果電網公司能夠像認識特高壓電網一樣認識作為可再生能源和綠色清潔能源的風電,上述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