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8-26 拉巴次仁 周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報拉薩電
“我們在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的同時,又要通過商品房開發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滿足多層次的住房需求。”西藏建設廳副廳長石振明表示,既要保障西藏低收入人群有房可住,又要促進西藏商品房市場健康發展。 這是記者從近日在拉薩召開的“西藏拉薩雪頓節房展論壇”上獲悉的。據石振明介紹,廉租房、周轉房、經濟適用房和農牧民安居房仍是西藏住房的主要建設部分。伴隨西藏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西藏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房地產業也在西藏從無到有,逐漸發展起來,成為改善西藏群眾住房條件、提高居住水平的重要內容。 據了解,自標志著西藏房地產起步的1996年拉薩東郊安居小區建設以來,西藏房產業13年間已由當年的六家增加到現在的82家,住房結構由單一住宅向公寓、寫字樓、商鋪和賓館等多種結構轉變。 在此次拉薩雪頓節商品房地產專場展銷會上記者看到,有不少拉薩市民利用節假日來此了解購房情況。“我打算在城西購買一套住房,這些藏式小洋房看起來不錯。”拉薩市民索朗帶著家人在此看房,他告訴記者,近年來靠做藏式手工藝品生意他掙了百萬余元,希望換一套更好的大房子。 據了解,此次展銷會共有來自西藏區內外36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參展,不少內地房地產企業也瞄準了西藏的商品房消費市場,紛紛以“宜居”、“休閑”及“尊貴”等口號吸引西藏購房者。而西藏本土地產商則是打出了“民族文化牌”。“在西藏的藍天白云下,鮮艷的藏式建筑風格住房能更好地與這座城市相融相襯”,西藏本地某房產企業副總經理吳勇這樣表示。 西藏民主改革以前,房屋和土地都由“三大領主”控制,廣大農奴毫無人身自由,更無住房,只能睡在牛圈和破爛帳篷里。舊西藏無住房人口占到九成以上,城鎮居民住房面積人均不足三平方米。 “如今西藏人民居住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住房觀念也發生根本性轉變。”石振明告訴記者。據統計,目前西藏城鎮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2.7平方米,農牧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2.87平方米。 據了解,盡管西藏房地產業起步較晚,但是在小區基礎設施建設、物業管理和居住功能等方面都借鑒了內地的先進模式和經驗,甚至個別小區還超前設計并建設了小區氣站,實行IC卡管理。 石振明強調,節能環保是西藏房地產開發首要要求,西藏生態環境特殊,歷史文物建筑較多,應大力提倡建設節能省地住宅,做好住宅的科學合理布局,建設文明、和諧以人為本的住宅小區。 西藏的獨特魅力和日益改善的生活條件也逐步吸引了一些內地購房者,“我們愿意為西藏房地產業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以后內地消費者也可以通過網絡在西藏看房買房。”參加此次論壇的新浪樂居北京區總經理唐亮提出這樣一個愿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