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8-05 本報記者:徐岳 尹乃瀟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作為中國第一條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通車運營已滿一年,共運送旅客超過1870萬人,列車正點率98%,以安全、高速、平穩、舒適贏得了廣泛贊譽,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加速推動了中國和世界高速鐵路的發展進程。
一年前,國產“和諧號”CRH3型動車組列車在京津城際鐵路上創造了時速394.3公里的紀錄,之后以時速350公里的世界鐵路運營最高速度投入運營。作為中國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從一問世就站在世界前沿,不僅運營速度世界第一,而且高速動車組載客量也是世界最大的。
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介紹,京津城際鐵路運營取得巨大成功,充分證明中國鐵路已經完全掌握了世界最先進的高速鐵路成套技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高速鐵路運營管理模式,為我國高速鐵路建設和運營管理提供了樣板和示范。
開通運營以來,鐵路部門根據客流狀況先后3次調整列車運行圖,將列車開行對數從開通時的47對增加到目前的59對,今年春運期間曾一度增加至74對。之后不久,京津城際鐵路直通濱海新區,北京南站至天津塘沽站間開行了4對“和諧號”高速動車組列車,天津濱海新區至北京實現了一小時通達。
“2008年下半年以來,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京津兩市GDP總量能保持較大增長,與京津城際鐵路開通運營后促進兩地經濟密切往來,增強居民消費信心,拉動經濟增長是分不開的。”經濟學博士、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李紅昌表示。
京津城際鐵路的開通運營,在京津兩地直接產生較大的“同城效應”的同時,依靠四通八達的鐵路網,帶動了周邊省區的發展,并極大地激發了全國各省、市鐵路建設熱情,輻射出更多的同城效應,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河北省保定市以北面10個重點縣(市)和白溝·白洋淀溫泉城為重點,正在積極打造環京津衛星城市鏈,以融入大北京經濟圈,實現與京津地區的全面對接。內蒙古赤峰市為了進一步發揮旅游資源優勢,申請開行了“克什克騰號”草原旅游專列,與京津環渤海地區連接起來,打造了一條方便、快捷、高品位的黃金旅游線路。
繼京津城際鐵路之后,以“四縱四橫”為重點,規劃中的客運專線大部分項目已經開工建設。到2012年,將有1.3萬公里客運專線及城際鐵路投入運營,其中時速300-350公里的有8000公里,時速200-250公里的有5000公里;投入運營的鐵路新客站將達804座,中國鐵路“瓶頸”制約將基本消除。
按照《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確定到2020年我國高速鐵路總規模為1.8萬公里,將占世界高速鐵路總里程的一半以上。中國高速鐵路正在成為世界高速鐵路發展的“標尺”和“中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