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6-05 本報記者:華曄迪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近期,各地土地供應繼續增多,加之國務院公布商品住宅資本金下調比例,給樓市帶來利好,但專家提醒,當前房地產市場仍面臨著價格過高、供應不足兩大隱憂。
根據各城市發布的土地出讓公告,6月1日至6月7日期間,全國37個大中城市將有16個城市有土地推出,土地出讓面積前三名為常州、天津和沈陽,分別為63.80公頃、54.73公頃和41.22公頃。開發企業拿地熱情高漲,其中,不久前拍賣的北京廣渠門外住宅地塊競爭激烈,溢價率高達240%,而實力雄厚的綠地集團上周再度拿下其2009年以來的第五幅土地。
上周,國務院表示將研究開征物業稅,同期,國務院公布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的調整結果,商品住宅資本金比例下調至20%。易居克而瑞(中國)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陳嘯天表示:“物業稅的征收符合稅收成長規律,有利于發揮稅收對社會資源的二次分配和調節作用!标悋[天分析說,但從目前的情況看,物業稅的執行仍有很多難點,比如征稅城市范圍、征收物業的年限標準、征稅物業的類型結構、納稅對象等方面都難以確定。
陳嘯天同時表示,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項目的最低資本金比例從原來的35%降低至20%,對房地產行業和開發企業而言是重大利好,能夠實質性提高房地產投資的杠桿水平,對項目盈利和企業利潤率將起到明顯的提升作用,有助于擴大開發投資,緩和當前部分城市出現的供應不足的矛盾。
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成交形勢較去年出現好轉,僅從4月份的數據來看,大多數城市成交量繼續保持高位,其中,上海成交達到了2007年的平均水平180萬平方米,而杭州、南京環比相應增長54%和41%。
“對于房地產市場的回暖跡象,在感到欣慰的同時,更應切實關注的是存在的兩大隱憂。”陳嘯天指出,第一個隱憂是房價反彈過猛,尤其是在上海、深圳比較明顯,部分樓盤的價格已經達到2007年的較高水平,“無論是從宏觀經濟面還是從消費者信心的角度來看,目前都還不是大幅度提價的時機,價格過高會影響市場信心的恢復,加重觀望情緒,而且價格的大起還有可能會引起政策的轉向,直接影響目前良好的格局!
“第二個隱憂則是目前供求明顯失衡,供應尤其是有效供應跟不上!标悋[天分析說,從最近的存量數據來看,隨著成交的快速回升,典型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近幾月的成交量均高于新增供應量,從而使得存量快速消化。陳嘯天認為,目前供應瓶頸主要是由于此前全國房地產業下行,開發商放緩供應節奏造成的,供求缺口何時能補上還有待觀望,“供求關系的失衡已經很明顯影響到價格!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則是通脹預期。陳嘯天分析認為,從近期的情況看,通脹預期所造成的壓力已經使得境內外基金、民間游資、部分性個人投資者紛紛關注物業。根據相關經驗,房地產物業是抗通脹主要選擇之一!安慌懦龝霈F資金方會大量購買物業來規避通脹風險的可能性。”陳嘯天說,這樣一來,直接受影響的將會是高端及中高端物業,尤其是專門做中高端物業的品牌性企業將會從中受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