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自己擁有兩個經營場所總計600多臺電腦,在哈爾濱市的網吧業居于“旗艦”的地位,但是張明亮對目前行業的生存狀況和前景非常不樂觀。他說:“最近這段時間,我正考慮轉行做別的生意。” 在哈爾濱市,近年來人們時常能在一些網吧的店面看到“轉讓”或“出兌”的告示,而網吧的營業執照轉讓費已經從幾年前的10萬元縮水到現在的一萬元左右。即便如此,經營者們想順利“脫身”也并不容易。
網吧業效益全線“滑坡”
按照哈爾濱市文化稽查支隊提供的統計,目前哈爾濱市有經文化行政部門正式審批管理的網吧1249家,比2006年增加了176家。 張明亮是一位退休干部,從2002年開始經營網吧,現在還擔任哈爾濱市網吧協會副會長。他說:“目前哈爾濱網吧經營狀況好的不多。像我這樣600臺電腦的規模,平時的上座率也不錯,人氣還算旺盛,但也僅能維持不虧本的水平。” 根據哈爾濱市文化稽查支隊統計,2007年全市1000多家網吧主營業務收入3.55億元,主營業務利潤5342萬元,平均利潤只有五萬元左右。張明亮說,因為還有許多隱性的成本沒有計算在內,目前網吧的效益水平肯定“更糟糕”,至少一半以上不賺錢。 記者在黑龍江省其他幾個城市了解到,網吧業的經營狀況與省會哈爾濱市大同小異。大慶市政協委員王崇國最近提交的一份調研報告中說,這個市目前共有近500家網吧,其中1/3贏利,1/3保本,1/3處于賠錢的狀態。 經濟效益不好導致許多網吧投資者改弦易轍。幾年前在哈爾濱同時經營兩個網吧的邱鵬說,2002年前后60臺機器每天平均營業額3000元左右,一個月能達到10萬元,每天賣小食品和飲料收入就有1000多元。“后來的形勢可以說‘一年不如一年’,到2006年的時候已經很難贏利了,我就轉行投資了餐飲業。”邱鵬說。 張明亮說,最近幾年也有不少新的投資者涉足網吧業,但是經營情況都不樂觀。投資者們要么被“套牢”進退維谷,要么血本無歸“落荒而逃”。
“自殺式”競爭造成行業混戰
身為哈爾濱市網吧行業協會的副會長,張明亮對行業內以低價為手段的“自殺式”無序競爭既憂慮又無奈。老張講了這樣一個事例:市區的一個地段內開了三個網吧,由于生意不景氣,經營者“走馬燈”似的頻繁更換。而每當有新老板介入,另外兩家網吧就會結成“同盟”,以低價格擠兌新來的老板。這樣一來二去,上網價格從兩元/小時降到一元/小時甚至更低,三家網吧誰都沒有賺到錢。 行業混戰也直接催生了一些違規經營行為,比如為降低運行成本開設非法“黑網吧”、接納未成年人、不按規定實名登記、違反經營時間規定等等。
經營方式有待脫胎換骨
為了解決共同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哈爾濱市網吧經營者們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組建了行業協會。張明亮表示,行業協會在制止惡性競爭、協作發展等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從總體看收效甚微。解決這個問題,僅靠行業的“自救”是不夠的。 大慶市政協委員王崇國認為,網吧的經營方式需要脫胎換骨,要從簡單的“賣時間”方式向娛樂商務轉變,比如積極發展網絡影院、網絡音樂廳、網絡圖書館等多種經營,提供豐富的增值服務,完善網吧的功能。對此,政府應當從提高審批門檻、控制總體規模、優化結構布局、加強監管等方面予以積極引導。 宋增強表示,按照文化部、公安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等14個部委、機構2007年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網吧及網絡游戲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網吧將來應當向規模化、連鎖化、主題化、品牌化方向健康發展,提升行業素質和水平,提高服務層次和品位。去年以來,黑龍江省通河縣在文化部門引導下,采取股份制形式把全縣的網吧合并為六家,規范管理,統一經營方式和價格,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初步顯現。 網吧經營者們呼吁,在加強監管、保證規范經營的同時,在稅收、經營費用等經濟方面給網吧適當“減負”,留給網吧生存發展的空間。張明亮說,一方面是行業停止惡性無序競爭,一方面是政府創造寬松經營環境,網吧業才能實現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