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來,伴隨著中國轎車工業的啟動與發展,中國汽車版圖上出現了自主和合資兩大陣營。多年來一直按照各自的市場定位,進行“錯位”競爭,直到最近,這種情況終于發生了驚天逆轉。
自主與合資“合流”
一個流行的觀點認為,合資企業不可能產生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企業不輕言合資。以至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自主”與“合資”幾乎成為一對“冤家對頭”。但去年下半年,中國汽車業的自主陣營和合資陣營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從不言自主品牌的合資汽車開始大講自主創新,草根出身的自主汽車企業則爭先恐后地出現了一股謀求合資的“逆流”。 隨著去年7月廣州本田宣布推出自主品牌的時間表以后,剎那間,幾乎國內所有的汽車合資公司都在以高姿態迎合“自主”這個概念。在過去的20多年里,合資與自主品牌仿佛是兩個對立的概念,特別是轎車產業,合資是主流,而主流企業不搞自主品牌,走了30年的“以市場換技術”之路,并沒有用國內市場換來一個像樣的自主品牌,這其實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而隨著廣本模式的出現,標志著合資企業能否搞自主品牌正式破題,它似乎在向人們說明,“自主”與“合資”并不矛盾,都不過是市場手段。 另一方面,合資的字眼越來越多地在圍著自主品牌出現。面對洶涌的“合資潮”,奇瑞、哈飛和吉利等自主品牌紛紛打開合資之門。自主品牌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生存,尋求發展壯大,很有必要借鑒和采用各種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模式或方法,當然不排除與外方進行合資合作,中國汽車業出現的自主陣營和合資陣營的“合流”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的必然結果。
新版“圍城”圖
長期以來,主流合資車企與自主草根企業劃地而治,前者重兵布防各大中心城市,而后者的勢力范圍則為中心城市外的二、三級市場。豈知在2008年車市進入“下半場”之際,這種局面終于被打破,今天,我們在汽車銷售通路上看到這樣的一幕——合資車企忙“下鄉”,自主品牌擠“進城”。 一汽大眾等主流合資汽車企業,正在加速“落子”二、三級市場的步伐;何謂二、三級市場?在業界,一般將“三大經濟圈”內的小城市及周邊輻射地區和大城市郊區、周邊縣市歸為二級市場;而中小城鎮及廣大的鄉村歸為三級市場。如果說前幾年,高成長性的二、三級市場還只被視為汽車業的一只潛力股的話,那么,從現在開始乃至到未來的若干年,正在“蛻變”成一只真正藍籌股,為越來越多的汽車業投資者所認同。上海大眾、上海通用、長安福特等其他主流合資企業也開始瞄準這一塊蛋糕。 眾所周知,二、三級城市一向是自主品牌所倚重的銷售大本營。現在,當合資品牌的“下鄉潮”大兵壓境時,自主品牌理所當然受到極大的沖擊。于是,以比亞迪、華晨為代表的自主品牌奮力布局中心城市,開始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絕地反擊——進軍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中心城市。
兩股力量逆向行
在以往國內轎車市場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的角逐中,一直避免“正面戰”,打的是“游擊戰”,自主陣營主要在合資品牌暫時不感興趣的、售價低于8萬元人民幣的AO和AOO級車上做文章。但這樣的戰略,今年面臨挑戰。一向“中高端導入”的合資品牌開始迅速啟動低端市場。 今年初,一汽豐田推出了新威馳,其產品首次進入10萬元以內;3月底上海通用推出了排量為1.2升的樂騁,售價僅為6.99萬元;今年中,廣州豐田也已推出豐田的全球戰略車型雅力士,售價低于新威馳。中國低端車市場一直由自主品牌盤踞的局面正在悄然發生變化。部分中高端品牌產品線開始往下延伸。 以往賴此生存的中低端汽車品牌企業不得不調整自身的發展戰略,進行了反擊,吉利、奇瑞、比亞迪等一批自主品牌車企開始了向上攀爬的過程,在中高端領域尋找機會。從今年4月北京車展上,明顯能感覺到變化——奇瑞26款參展車型中有12款首發新車;吉利更是攜23款新車同臺亮相,涵蓋轎車、SUV、出租車、跑車以及方程式賽車;華晨也放出“要做精品”的豪言。隨著越來越多的汽車企業戰略轉型、提升品質、打造精品將成為今年自主品牌陣營眾多企業的主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