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原油價格不斷攀升,屢創歷史新高,紐約指標原油期價突破每桶110美元大關。一些業內人士提醒,中國應設法控制對國際石油的依賴程度,防止“高油價弱美元”導致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積累的國民財富迅速流失。
油價為何一路攀升
江西大東能燃氣公司副董事長王云華介紹說,國際原油從1999年的一桶10多美元上漲到2005年的65美元,最近更是突破了110美元大關,不到10年上升近900%。他認為,原油將長期保持高價甚至繼續大幅攀升,高油價時代已經到來。 廣州市華泰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一兵分析,高油價形勢會在今后較長時期持續,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攀升,可能很難回到每桶80美元下方。 摩根士丹利商貿(中國)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侯君強判斷,除基本供求關系、軍事沖突、地緣政治等因素以外,推動此番油價高企的主要原因是美國采取貶低美元的貨幣政策,另外至少有幾千億美元的國際基金為套利保值,在全球外匯、股票市場收益下降的情況下轉向能源、礦產品現貨和期貨市場,造成這些商品的價格大幅飆升!皬亩唐诳,全球需求增速放緩,原油價格更傾向于從現在這個價格水平下降而不是上升。然而,從中期來看(2009-2010年),我們仍然預計原油和成品油的實際價格會繼續上升!
“高油價弱美元”的影響
如何看待目前的“高油價弱美元”現象?它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業內人士對此有不盡相同的看法。 一種觀點認為“高油價弱美元”將導致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在內的世界制造業大國的財富嚴重流失。廣州市華泰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期貨部經理唐鶴群認為,高油價弱美元表面上似乎是投機力量在借題發揮,其實背后真實的操控者是美國政府和經濟調控當局。唐鶴群說:“從2004年起,美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上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同時出現巨額赤字。美國政府和經濟學家憂心忡忡地把目光投向降低外貿逆差上,除了提高進口關稅壁壘、反傾銷等之外,最直接的手段就是讓美元貶值,美國次貸危機又加劇了美元的疲軟走勢,從而推動以美元結算的原油價格不斷攀升。” 唐鶴群說:“弱美元高油價在客觀上嚴重打擊了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在內的世界制造業大國,這些經濟體積累的美元外匯盈余遭到嚴重侵蝕,財富大量流失。在無法大規模逃離美元資產的情況下,必須穩定本國貨幣與美元的匯率,而大量購進美元又導致本國貨幣供給過度,通脹壓力加大,低收入階層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一種觀點認為目前中國經濟對石油的依存度還不高,國際高油價并沒有對中國經濟產生很大的影響。摩根士丹利一位專家認為,2006年,中國近70%的能源消耗是煤炭,石油僅占到20%左右。因為石油價格大幅上漲對煤代油起到了促進作用,中國對煤炭的依存率相應上升。水電和天然氣在中國能源消耗中分別僅占大約7%和3%。“據我們估算,國際原油每桶價格每上升10美元,中國的國民收入按GDP計將會降低0.5%,整體CPI指數將會上升0.3%至0.4%。受影響最大的四個行業為:交通運輸、建筑材料、非金屬礦物質、金屬制品,影響幅度為這些行業的毛利潤率降低3.0%至5.4%! 這位專家不否認,高油價會對中國經濟產生“溫和”的影響,減緩經濟的快速增長。而對于增長緩慢的經濟體而言,油價大幅上漲則是一種純負面的供給沖擊,這些經濟體必須支付更多的資金來換取同樣數量的石油。在經濟體本身沒有增長的情況下,這可能會導致經濟狀況的絕對惡化。
如何應對國際高油價
侯君強認為,盡管美元長期貶值使得各國央行和投資者對美元信心下降,支撐美國政治經濟命脈的美元世界貨幣地位有所動搖,歐元的地位相對上升,但是目前世界貿易的70%仍然使用美元結算!笆澜绨l鈔國地位是美國必須保護的核心國家利益,美國不會允許其他國家對這一地位進行挑戰。” 高盛國際公司近期發布報告認為,弱美元高油價將嚴重打擊資源消耗型企業和對外出口企業。在出口增長大幅放緩以及人民幣大幅升值的情況下,中國需要轉向真正的內需推動型經濟增長,以改變其經濟發展過度依賴資源消耗和過度依賴出口的狀況。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過去10多年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增長持續高于GDP,為適時啟動內需,構筑社會福利保障體系,加大醫療和教育等公共產品投入,提高低收入階層生活水平奠定了物質基礎。在經濟向內需推動型轉變的過程中,政府應著力培育第三產業發展,完善社會服務功能,同時打造能夠吸納大量勞動力就業的新平臺。 業內人士提醒說,政府應嚴密監控大宗資源性產品、農產品的買賣和出口,防止被弱美元逼得四處游蕩的國際熱錢對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產生嚴重沖擊。業內人士還建議,中國應考慮與受到弱美元沖擊的東亞各經濟體結成區域協作聯盟,推出地區性貨幣結算工具,共同應對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