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慶壓縮天然氣(CNG)汽車保有量目前已過4萬輛,列全國城市之首。 | 作為國內最早應用于公共交通領域的清潔能源,在歷經近10年的推廣應用之后,車用液化石油氣(LPG)、壓縮天然氣(CNG)如今又重新進入公眾視線。專家指出,LPG和CNG是當前最成熟、可行的車用清潔替代能源,它的推廣對我國日益嚴峻的節能減排形勢意義深遠。 “但要使清潔能源在公交環保中挑起大梁,目前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政府的大力扶持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上海市中國工程院院士咨詢與學術活動中心專家這樣告訴記者。
LPG、CNG減排環保可行
在減少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國際石油價格高企的雙重壓力下,諸如“要做好石油節約和替代工作”、“實施清潔汽車行動計劃,在城市公交車、出租車等行業推廣燃氣汽車”等主張已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納入了我國《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這一《規劃》應被看作是為LPG、CNG汽車在公交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依據。 記者了解到,LPG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CNG的主要成分是甲烷。LPG、CNG碳氫化低,發熱量高,燃燒充分,作為車用燃料,其尾氣排放中的污染物比燃油車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上海市中國工程院院士咨詢與學術活動中心的專家認為:“LPG汽車是世界上保有量最大的替代燃料汽車,其推廣應用主要基于四個方面考慮:一是優化車用能源結構;二是減少汽車尾氣污染;三是降低車輛燃料成本;四是資源充足能滿足需求。” 全國清潔汽車行動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專家組組長王秉剛也指出,CNG燃燒清潔,發出相同熱值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比柴油少15%;而且天然氣汽車的用氣量只占整個天然氣使用的3%左右,不會對天然氣供應形成威脅。
清潔能源成效初顯
據了解,1999年,我國先后在北京、上海、重慶、西安等12個城市和地區開展了“空氣清潔工程——清潔汽車行動”,逐步推廣LPG和CNG在出租汽車和公交車中的應用。專家認為,經過近10年的發展,LPG和CNG應用日漸成熟,對當地節能減排起到重要作用,取得良好社會效益。 一位燃氣汽車技術研究人員告訴記者,目前LPG和CNG汽車的應用技術已經完全成熟。燃氣汽車的性能完全可以和燃油汽車相媲美,加氣站等配套設施的建設在某些城市已初具規模,相關標準、規范也已基本完備。 以廣州為例,經過八年發展,廣州市80%公交車和100%出租車已經用上了清潔能源,有效降低了環境污染,其中碳氫化合物的排放僅為全國機動車尾氣排放最高標準的2/5甚至1/3。同時,廣州LPG每年可替代燃油47.1萬噸,每臺LPG出租車每天可節約運營成本10到20元。 與此同時,北京、重慶、西安等地的清潔能源汽車也獲得了規模化應用。北京市目前有CNG汽車4000輛,隨著奧運會的臨近,總體數量還將繼續增加;重慶共擁有4.3萬多輛CNG汽車,其中主城區公交大客車占90%以上,出租車達97%,而環衛、郵政等車輛也在逐步改為CNG車;西安市政府在既有近萬輛CNG汽車基礎上,決定今后更新公交車原則上一律使用CNG。 專家指出:“推廣LPG和CNG,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中間環節和必經階段。只有保證LPG和CNG的順利發展,才能維護行業發展的延續性、為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上海新奧九環車用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章元鼎則表示:“以加氣站來說,這是一筆寶貴的資源。如果現在發展得好,未來無論發展二甲醚,還是氫燃料電池和混合動力汽車,都可以作為基礎配套設施很快投入使用,從而大大降低新能源汽車的配套設施建設從零做起的難度。”
政府主導是關鍵
盡管LPG、CNG的應用效果日漸顯現,但清潔能源在城市交通中的應用和發展還存在隱憂。章元鼎告訴記者:“與汽柴油相比,LPG、CNG屬于發展較晚的領域,目前仍然處于弱勢地位,尤其在推行初期,必須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否則很難獲得持續發展。” 在我國最早推行車用清潔能源的示范城市中,有的城市應用并不理想。例如,一度走在前列的上海,2002年以后LPG汽車數量銳減,CNG公交車也只發展了281輛,不僅距3000輛的計劃數量相差甚遠,而且數千萬投資面臨損失。 據了解,上海在2002年以后對LPG和CNG清潔能源汽車的推行態度由熱轉冷,此后應用形勢急轉直下。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城市公交體制對推廣清潔能源具有一定影響,但關鍵還是政府決斷力。 和上海相似,雖然目前廣州的公交車和出租車已全面實現市場化運營,但在推廣LPG、CNG應用時,廣州市政府出面做了大量工作。盡管過程中遭遇了種種困難和挫折,廣州市政府堅持大刀闊斧,制定統一技術標準、出臺優惠政策、部署配套工程跟進,從而迎來了節能減排的新局面。 “沒有任何改革能舒舒服服地進行,新局面的產生都會經歷陣痛。”專家表示,“政府在權衡決策時需要綜合權衡各方利益,但要以公共利益為重,舍得投入才有產出。” 據悉,北京、重慶和西安等地政府均已加大投入、施行多種優惠政策來發展車用LPG。 其它國家和地區的做法也值得借鑒。記者了解到,香港在推行LPG時,對加氣站建設采取了政策性鼓勵,如對原有加油站增建加氣站設施提供免費土地租約,或者建設專門加氣站免土地轉讓費等;而韓國政府則以立法形式推廣LPG單燃料車,規定出租車必須使用LPG,同時還通過稅收調整等手段拉大油氣差價(LPG價格為汽油的50%),因此大大提高了社會應用LPG車的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