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車展在中國的遍地開花,也預示著中國車市未來將繼續保持向好的局面。新華社記者:韓瑜慶
攝 | 盡管“油荒”已持續近兩個月,且引發油價上揚,但從多個城市的市場情況看,汽車銷售在短期內的反應并沒有出現預期的敏感,波動不太大。隨著年關臨近,數款新車相繼上市,各汽車廠商又競相推出促銷活動,國內一些大中城市的車市均開始回暖,其中小排量的經濟型轎車所占比例正呈趨增勢頭。
需求鋼性:汽車總體銷量影響不大
來自武漢市最大的汽車市場——竹葉山汽車市場最新銷量統計顯示,11月12日至18日共售出汽車585輛,比前一周上漲60多輛。據武漢車汽車行業協會統計,全市今年總成交額突破80億元大關已成定局,遠遠超過去年的48億元。 剛剛結束的南寧汽車展銷活動上,一家4S店的銷售人員對記者說,僅從展廳人流量來看,比油價上漲前有增無減。雖然個別車主會關心一下油耗,但這不會影響他們的最終決定。 影響選車因素,首先是車價,其次是品牌,再次是安全系數,油耗則是較后考慮的因素。記者隨意采訪了幾位看車的消費者,他們均表示,油價上漲并不影響自己的買車計劃。
南寧從事IT行業的郭君也準備近期買輛車,此次油價上漲并沒有動搖他買車的決心。他表示自己一直想買輛價格在15萬元至20萬元之間的SUA,主要是為了滿足自駕游的需要。他說:“我選擇車型最看中的是品質,目前的油價水平還沒有超出承受范圍。”
上海榮威一家4S店負責人李銳認為,造成此現象的原因除了進入年底旺季外,更關鍵在于目前各地經濟發展提速,百姓生活水平普遍提升,加上車市競爭激烈,車價開始走低,汽車鋼性需求自然不斷上漲。雖然期間油價上漲的影響不容小覷,但這些影響只是延緩了需求的實現時間。 不過,根據和一些有購車意愿者的多次接觸,記者也能明顯感覺到他們對油耗的關心程度正在增加。在武漢一高校工作的陳志紅女士算了一筆細賬:一輛1.4排量的轎車,百公里油耗為7L左右,與排量2.0L的轎車相比,每百公里要省3L油左右,如每月跑1500公里,兩種排量相差45L左右,一年節油540L左右,可以節省近3000元。
消費結構:低端上升而高端平穩
采訪中發現,購買高端大排量的客戶并不是很在乎油價的上漲。南寧鑫強4S公司銷售經理唐廣林解釋說:“這類客戶經濟實力強,是當前‘換車族’的主力,購買時更注重汽車的品牌與性能,相對較少考慮排量與油耗的問題。” 談到油價上漲對車市是否存在影響時,唐廣林告訴記者,主要是刺激了小排量轎車銷量開始反彈,而這類客戶多為首次購車,意愿強烈,加上選擇車型油耗本來就低,受油價影響不大。 連日來,記者從各地車市公布的信息看,目前10萬元以下的中小排量經濟型轎車賣得很好,銷量攀升。許多被采訪的準車主也表示,經濟型轎車目前是他們的首選。 武漢理工大學教授胡樹華分析認為,正是由于石油供應安全、環境保護、全球氣候變暖等諸多因素的考驗,雖然我國小型車銷量今年前三季度一度出現下滑,但大多汽車廠商還是看好其誘人的市場前景,“綠色制造”也將成為我國汽車產業的新選擇。 從外部環境看,北京等地排放標準從明年開始執行“國四標準”。因此,業內人士指出,在“高油價時代”,汽車產品的節油特性肯定將成為市場結構進一步調整的切入口。在剛剛結束的廣州車展上,許多車商都競相展示了自己的小型車新品。
環保考驗:發展內涵亟待挖掘
在經歷了自2001年至今的高速發展后,我國汽車市場正走向成熟。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提升環保門檻已日益成為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與之相應,我國對小排量轎車由限到放,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汽車生產和市場開拓,仍有大量內涵需要挖掘。 2005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發布實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的決定》,國家發改委發布了相配套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其中節能環保和小排量經濟型乘用車被列入了鼓勵發展類目錄。第二年,25款小排量轎車上市,比前一年多一倍以上,為國內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2006年4月1日起,我國對現行消費稅的稅目、稅率及相關政策進行調整,涉及稅率變動的有小汽車、摩托車、酒及酒精、汽車輪胎幾個稅目。其中,重點加大了大排量和能耗高小轎車、越野車的稅收負擔,相對減輕了小排量轎車的負擔。 汽車銷售行業專業人士黃德偉認為,雖然燃油價格節節攀升,但是車市整體趨于平衡,這也反映出車市的消費者日趨理性。同時他提醒說,由于養車成本中油費支出占的比重較大,建議購車者最好購買與自己經濟實力相當或者低一檔次的車型,這樣不會給自己今后養車造成過大壓力。 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彭富春認為,在黨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愿景后,我國車市應該賦予更深遠的內涵。他說:“汽車社會僅僅是物質外在表象,‘節能社會’、‘環保社會’的構建才應該是新一輪汽車產業發展的深層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