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企業信息化進程的加快,電子文檔作為其承載信息的媒介成為企業的關鍵資產,而電子文檔的易傳播、易擴散性則決定了其不安全性。面對各種令企業頭痛不已的信息安全問題,同方電腦從容亮劍。 據統計,在2006年全球企業由信息安全問題造成的損失中,30%至40%是由電子文檔泄露造成的;而在《財富》雜志上排名前100的企業中,每次由電子文檔泄露所造成的平均損失更是高達50000美元。可以說,今天企業面對的最大信息安全威脅,已經從外部入侵轉為內部人員使用信息的不可控性上。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人們對網絡安全的認識也日益深入。防火墻、入侵檢測VPN、信息加密等安全產品開始廣泛應用,但是這些產品有一個共同點:防外不防內。這樣一來,企業的網絡內部幾乎成了不設防地帶,泄密事故一旦出現,不僅損失慘重,而且很難追查到泄密人員。以往很多泄密案例中,基本都是內部人員、前內部人員(已離職)或準內部人員(合作伙伴、技術維護人員)作案。 隨著同方TST安全技術平臺的橫空出世,一切企圖盜取企業關鍵數據的黑手都被同方這柄利劍一舉斬斷,從而使企業的商務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據了解,同方TST安全技術平臺以同方安全芯片為根基,從而在底層為PC系統構筑了無比堅實的安全基礎,并據此實現了各種“真安全”PC應用。 “授權密網”功能,可將硬盤分成“涉密區”和“非涉密區”兩類;將用戶分成“管理員”和“普通用戶”兩類。不同PC中的“涉密區”可以自動組成“涉密網絡”,“管理員”可以在讀、寫、拷貝、打印、截屏等權限上,對“普通用戶”分別進行設定。 在“涉密網絡”內,所有文件被自動加密,而密鑰則被萬無一失地存放在同方安全芯片中,PC的存儲單元之內也不再有這些文件的存在。當受保護的文件在“涉密網絡”內的PC上打開時,“授權密網”功能會使用安全芯片中的密鑰進行解密,并顯示給用戶使用;當用戶保存并關閉文件后,數據仍然以密文形式存在;受保護文件如果離開“涉密網絡”,無需使用者操作就會自動進行加密;非“授權密網”的用戶,則根本無法進入“涉密網絡”對受保護文件進行任何操作(如復制、打印、截屏等)。 在同方TST安全技術平臺的幫助下,企業擁有了完美的信息加密能力,無論是黑客繞過防火墻來竊取資料文件,還是公司內部人員外發的或拷貝帶走的資料文件,都無法在“涉密網絡”以外的電腦上打開。而且,企業的信息安全等級也從“軟件級”上升為“芯片級”,無論是來自企業外部還是內部的數據竊賊,都將被拒之門外。 全球最大的咨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最近對中國和美國的3000多位信息技術與安全專家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在信息技術安全方面的投資比例遠遠高于美國。該項調查的結果表明,中國企業愿意將IT預算的19%用于采取安全措施,而美國企業的這一比例僅為12%。中國企業越來越強的信息安全意識無疑可喜可賀,而在國內IT供應商推出的林林總總的信息安全方案里,真正能達到“芯片級”且形成應用的卻寥寥無幾。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同方電腦李健航先生說,作為一家負責任的民族IT企業,同方電腦要毅然扛起中國信息安全的大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