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南大規模試種“生物能源”麻風樹成功。(本報資料照片) | 當前生物質發電廠運行和生產經營中存在哪些問題?該如何對生物質發電產業加以扶持?由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財政部、電監會等部門和有關專家組成的調研組,日前赴江蘇宿遷、河南長葛及河北威縣和晉州進行調研。 調研組表示,總體來看,生物質發電產業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還需要國家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培育和扶持骨干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掌握生物質發電的核心技術,為生物質發電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
生物質發電發展概況
生物質發電是生物質資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方式。與燃煤發電十分相似,兩者都是燃料在鍋爐內燃燒產生蒸汽、汽輪機將蒸汽的熱能轉化為機械能、發電機再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過程。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生物質資源十分豐富,各種農作物每年產生秸稈6億多噸,其中可以作為能源使用的約4億噸,全國林木總生物量約190億噸,可獲得量為9億噸,可作為能源利用的總量約為3億噸。如果加以有效利用,開發潛力將十分巨大。 目前,我國廣大農村地區,這些寶貴的生物質資源并沒有被很好地利用,每年都有大量的秸稈被廢棄或就地焚燒,這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能源資源,還污染了環境,干擾公路通車和飛機起降,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不利影響。 為推動生物質發電技術的發展,2003年以來,國家先后核準批復了河北晉州、山東單縣和江蘇如東3個秸稈發電示范項目,頒布《可再生能源法》,并實施了生物質發電優惠上網電價等有關配套政策,從而使生物質發電,特別是秸稈發電迅速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到2006年底,通過國家和地方發改委核準的秸稈發電項目已達50處,總裝機容量超過150萬千瓦,主要分布在山東、吉林、江蘇、河南、黑龍江、遼寧和新疆等地。
三大難題困擾生物質發電
此次調研發現,生物質發電一次性投資大,燃料成本高,缺乏市場競爭力。生物質發電廠一般裝機容量小,其燃料供應的季節性強,需要建設專門的燃料收儲站,購置配套的燃料收儲運設備及設施,一次性投資較大,折舊費用和財務費用等固定成本較高。 加上生物質發電的燃料收集范圍大,損耗率高,發電標準煤耗高,僅燃料成本就高達0.4元/千瓦時左右。此外,生物質發電的廠用電高達12%,也遠高于常規火電機組廠用電率6%的水平。
同時,技術含量高,設備國產化困難較大。生物質發電技術具有較高的難度,涉及生物質的收割、打包、運輸、貯存、燃燒設備燃料適應性、預處理進料、燃燒過程的控制、灰渣利用工藝和設備等諸多環節。特別是生物質鍋爐的設計制造要求高,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家企業掌握其解決方法,并對相關技術實行壟斷,其它企業難以獲得生物質直燃鍋爐的設計和制造的核心技術。 與國外相比,我國生物質發電技術起步晚,產業基礎薄弱。目前,國產生物質發電鍋爐的制造尚處于試驗示范階段,還沒有擺脫對國外技術或進口設備的依賴,關于生物質直燃發電廠的運行經驗也十分缺乏。
此外,燃料的收儲運問題復雜,管理難度較大。與發達國家農場為主的農業生產方式不同,我國農業生產以農戶為主,戶均耕地占有面積很小,生物質資源分散,保證生物質電廠的燃料供應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 隨著生物質發電技術在我國的推廣應用,近年來一些地方生物質發電廠的密集程度越來越大,已出現了無序建設的苗頭。加上農業、畜牧業、造紙和家具建材對原料的爭奪,以及農民為了獲利,囤積惜售,抬高價格,甚至弄虛作假,在秸稈里摻水摻沙等因素,秸稈的收儲運管理難度很大。
政策扶持力度待加大
調研組認為,生物質發電不僅可以變廢為寶,化害為利,有效增加能源供應,治理環境污染,同時,還可以有效延長農業產業鏈,增加農民收入和就業機會,對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具有重要作用。當前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加大生物質發電政策支持力度。我國目前尚未實行嚴格的環境污染收費制度,生物質發電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無法在經濟上充分得到體現,與燃煤發電處于不公平競爭的狀態,加上生物質發電是一個新興產業,設備價格和生產成本較高,難以形成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必須實行更為優惠的政策,才能加快發展。 目前,我國對生物質發電主要實行政府定價,政策較為單一,沒有形成體系,且定價標準偏低。有關政策規定,生物質發電的電價標準由各省(區、市)2005年脫硫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加補貼電價組成,補貼電價標準為每千瓦時0.25元。 由于生物質發電的投資成本和燃料成本遠高于煤電,在增值稅不能抵扣的情況下,實際稅負也高于煤電,上述補貼標準多數企業仍無法獲利,需要更加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才能健康發展。 其次,加強生物質發電規劃和能力建設。應組織開展生物質資源評價和生物質發電規劃工作,明確項目開發順序,為生物質發電的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要切實加強生物質發電的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積極促進技術研發和設備國產化,加快生物質發電設備檢測認證體系建設,健全有關的生物質發電技術標準和規范,促進有關工程咨詢和設計行業的發展,加強與生物質發電有關的能力建設。
再次,建立健全秸稈收購的服務網絡。為了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獲得廣大農民對生物質發電的支持,要努力改革農村現有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從機制創新上做文章,將廣大農民有效地組織起來,發展秸稈燃料經紀人團體,積極促進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采取加盟連鎖等現代運作方式,建立健全秸稈收購的服務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