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06-20 記者:李新民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報訊
在“麥熟一晌,虎口奪糧”的夏收季節,陜西咸陽南市鎮的農機手劉師傅怎么也沒想到,他撥通中國石油“三夏”服務熱線不到15分鐘,片區加油員就把油送到了在田間停機待油的收割機旁。 送油下鄉只是中國石油服務“三夏”、支農惠農專項服務的一個側面。據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宣傳部部長張平介紹,為了做好今年的“三夏”農業用油供應工作,中國石油切實履行社會責任,保證農業用油的穩定供應,受到了各地農戶的歡迎。 在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統一部署下,各地銷售企業成立了“三夏”市場領導小組,主動與當地農業和農機管理部門聯系,掌握不同地區、不同時段農業用油需求信息,合理調整庫存,科學安排調運。特別是針對河南、山東、河北、山西、江蘇、安徽等重點地區,中國石油煉油與銷售公司提前增加了農機柴油供應量。 同時,為了確保“三夏”農忙區域加油站油品供應不斷檔、不脫銷,各分公司建立了資源配送快速反應機制,根據供應區零售、批發、機構用戶進銷存參數,設定“三夏”警戒庫存,建立應急預案,實行24小時配送,重點保障對收割機具等農機機械的平穩供油。 “送油下鄉”是中國石油銷售企業保障‘三夏’用油的傳統做法。今年,為了更好地服務“三夏”,各銷售企業進一步豐富了“送油下鄉”的內涵:確保24小時送油,確保嚴格執行國家定價,確保油品量足質優。從片區到加油站,“送油下鄉”都成了“規定動作”。如山西銷售晉南分公司組建了八支油罐車隊伍,每天循環往返在晉南田間地頭,提供二十四小時不間斷送油服務。 對中國石油的加油站來說,送油下鄉不僅意味著送“油”,還送“政策”,讓農民用戶用上“明白油”“放心油”。在送油過程中,送油員廣泛宣傳“三夏”期間嚴禁提價銷售的物價政策,提醒農民用戶防范不法商販哄抬油價。安徽銷售公司在長豐縣劉崗村調查時發現一些不法商販趁機給農戶銷售劣質油品,他們一改往年只在6、7月份農忙用油高峰時節送油下鄉的做法,4月中旬就開展了“送油下鄉”活動。 跨區作業加油難,一直是最讓農機駕駛員頭痛的事。今年在中國石油的加油站,他們再也不用為加油煩心了。中國石油煉油與銷售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在加油站開辟了‘綠色通道’,專門為農業機具加油,不限量、不提價,保證供應。” 除了高質量的現場加油服務外,全方位“便農”服務也是今年“三夏”服務的一大亮點。據了解,在中國石油加油站,基本上都能做到24小時向農機駕駛員供應開水、防暑降溫用品和農機用水。有條件的加油站還向過路的農機駕駛員提供夜間休息服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