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擔憂地產新政,以及貨幣政策緊縮加碼,4月份銀行股表現欠佳。但經濟學家認為,房地產新政對化解長期風險有好處,不會惡化銀行資產質量。
銀行資產質量仍然向好
雖然投資者頗多擔憂,但一季度,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仍然保持“雙降”。一季度末,我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4701億元,較2009年末下降了272億元;不良貸款比例1.40%,較2009年末下降18BP。各類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及比例都實現了“雙降”。 其中,上市銀行資產質量更為優秀。WIND統計顯示,上市銀行一季度不良貸款余額可比口徑(華夏銀行未披露季報數據)較年初下降179億,不良率進一步下降至1.17%。大銀行資產質量表現更加穩健,工行一季度不良貸款下降69億元(8%),建行下降36億元(5%),中行下降57億元(8%)。而北京銀行不良貸款下降幅度最大,環比下降4億元(14.5%)。 隨著資產質量改善,上市銀行撥備計提壓力也不斷減輕。2009年全年信用成本為0.46%,較2008年大幅下降20個基點,而一季度信用成本進一步下降至0.41%。準備金覆蓋率仍繼續提升17個百分點至186%,所有上市銀行準備金覆蓋率均超過150%的監管要求。
可容忍房價下跌30%至40%
不過,最近一段時間,投資者對房價的下跌風險異常敏感,認為這將嚴重惡化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現有金融體系究竟能夠容忍房價下跌多少?銀監會已經要求商業銀行開展評估,就房地產行業的高風險穩定率進行壓力測試。有消息稱,多家商業銀行對房價下跌容忍度在30%-40%之間。其中,工行、建行對房價下跌可容忍度在35%左右,交行為30%;股份制銀行中,民生可容忍度最高為40%,招行為37%。 交通銀行公布的房貸壓力測試結果顯示,房地產價格下降30%,開發貸款不良率增加1.2%,個人按揭不良率提高0.9%。交行稱,由于交行房地產貸款占比相對較低,完全有把握消化和吸收這部分風險。同樣在一季度業績發布會上,建行亦表示,如果房價下跌30%,對該行不良貸款影響的百分點與交行大體相當,甚至會略為樂觀一些。 第一創業證券的研究報告表示,市場普遍擔心房價的下跌將造成住房按揭貸款違約率的上升,從而對資產質量造成負面影響。我們預計在房價下跌幅度不超過20%-30%的情況下,違約率的上升僅是個別現象。報告稱,部分銀行得到的壓力測試結果也和我們的預計基本一致。在整個宏觀經濟增速不會因調控而大幅走低的前提假設下,如果房價在下跌30%后可以企穩,本次調控對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的影響微乎其微。 海通證券的研究報告稱,根據與銀行的交流,目前銀行住房貸款的實際成數(貸款余額/房產價值)并不高,普遍在六成以內,因此即使房價出現一定程度回落,存量房貸的資產質量壓力也十分有限,因此并不建議對于住房貸款存量比重較高的銀行采取回避的措施。
樓市調控影響銀行收益
雖然,房價下跌引發銀行資產質量惡化的概率較小,但本次調控政策將比較顯見地影響信貸資產收益率。第一創業證券分析師陳曦表示,調控政策出臺以來,房屋成交量出現較大幅度萎縮,必然對這幾個月的按揭貸款需求造成不利影響。另一方面,調控政策如引發對經濟增速放緩的擔憂,也會抑制固定資產投資需求,從而使得對貸款的相應需求減少,從而對一季度以來貸款利率的上升趨勢形成抑制。 海通證券的研究報告也表示,個貸增量和收入將有所回落。預計新政實施后投資性住房需求將得到極大扼制,自主性需求者短期內也可能采取觀望等待房價回落的態度,短期內首付要求的提高和不合理需求的抑制將降低銀行個人住房貸款的增速,預計5月開始新增個貸將出現回落,二套及以上住房利率水平的大幅提高使得銀行得以在一定程度上以價補量,但預計利率的上升難以完全彌補貸款量的回落,個貸利息收入可能有所下降。 但是,湘財證券認為,短期政策調控對樓市成交量的影響會大于按揭利率提升的影響,不過隨著政策利空的消化,剛性需求將使觀望的自住性需求迅速回升,屆時量價齊升。 交銀國際的報告表示,按揭貸款增速放緩對整體貸款增速影響非常有限。截至2009年末,房地產開發貸款和購房貸款占人民幣貸款余額的比例分別為6.4%和11.9%,從新增量看,2009年這兩類貸款的新增量占新增人民幣貸款的21.3%,其中新增購房貸款占18.5%。由于房地產開發貸款去年已成為銀行審慎投放的對象,且占比明顯低于購房貸款,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如果受到影響,對銀行來說并非利空。而住房按揭貸款放緩對全年貸款增速的影響非常有限。假設今年新增購房貸款達到新增人民幣貸款的20%,即1.5萬億元,假設新增購房貸款少增1/3,即少增5000億元,靜態地看,對銀行整體貸款增速的影響僅為1.3個百分點。而且,由于今年貸款供應相對緊張而企業貸款需求日益旺盛,如果出現零售貸款額度過剩,銀行可以靈活調整信貸結構,預計全年貸款增速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