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連續第五年發布的《外資銀行在中國》報告顯示,參與今年調查的42家外資銀行,來自中資銀行激烈的競爭以及更加嚴格的監管環境正影響它們在中國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在一些原本應該是外資銀行“地盤”的領域,比如理財、銀行卡等,中資銀行帶給其的競爭壓力正在不斷升級。 報告稱,中資銀行目前已是外資銀行心目中強大可畏的競爭對手。憑借其廣泛的分行網絡和不斷提高的服務技能,中資銀行比之過去在目標市場中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外資銀行的競爭。外資銀行在能提供的服務和產品范圍方面受到限制,這意味著它們的產品和服務相比中資銀行的產品和服務越來越無優勢可言。 在理財、銀行卡和網上銀行等業務領域,中資銀行也在不斷努力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正如一位歐洲銀行家所言,外資銀行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優質服務上與中資銀行展開競爭。 對此,一位北美銀行家告誡道,理財服務不能簡單地在中國復制。他認為,考慮到中國高比例的新興富裕群體,他們對不同投資工具的偏好以及更多參與的愿望,這些理財服務應當在精心設計之后才能投入市場。 另外,許多受訪銀行也強調,考慮到許多客戶致富時間不長,缺乏明智投資所必要的知識和技巧,因此外資銀行有必要對其客戶進行理財的引導。這就需要在中國采用不同于成熟市場的宣傳和服務的模式。最后,進入個人銀行市場的外資銀行需要確保其具有能夠支持服務需要和提升其服務水平的先進系統。 報告稱,2009年5月,中國銀監會表示中資銀行和外資銀行向230萬客戶提供了合計4100種理財產品。從外國銀行家的反應可以看出,中資銀行目前已是該領域的有力競爭者。因此,創新產品是制勝的一個關鍵因素。然而,在向市場推出創新產品方面,外資銀行面臨著監管限制。不僅如此,在新賬戶的開立指引、客戶賬戶余額對賬、針對房地產抵押貸款的新限制等方面,外資銀行也必須要應對不斷加強的監管力度。 盡管存在這些挑戰,外資銀行對中國銀行市場仍充滿信心。本次調查顯示外資銀行對中國業務收入增長前景表示看好。大部分受訪銀行樂觀預期在2010年有10%至20%的增長,這表明中國市場仍然是外資銀行未來發展的關鍵,滿足現狀則無法立足于這樣一個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