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軍工企業血統的京東方,其前身曾經是“中國電子工業的搖籃”。 根據記者了解到的資料,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京東方),前身系北京電子管廠,軍工代碼:774,原系電子工業部直屬企業,上世紀80年代劃撥至北京市。王東升于1993年臨危受命出任廠長,擔綱拯救連續7年虧損已瀕臨于破產的北京電子管廠,同年帶領員工集資創立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其后,公司先于1997年在深圳B股上市,后于2000年在深圳增發A股。 自1993年創立以來,京東方已經走過17年的成長之路,實現了從CRT(陰極射線管)金屬零部件起步,到TFT-LCD產業的巨大跨越。作為高投資、高技術、高風險的“三高產業”,液晶行業近乎一方誘人陷阱。王東升率領的京東方團隊觸碰了這一產業,如同打開了潘多拉盒子,從中飛出無數的災難,而守住的唯有壓力與希望。 液晶行業被稱為“燒錢機器”。有數據顯示,以月產能6萬張基板的液晶生產線為例,4代線投資要75億元,5代線要100億元,6代線要200億元,8代線要300億元。如此高的資金投入,足以讓無數公司望而卻步。 在日韓企業占據產量和規模等優勢的前提下,作為面板制造領域一家獨大的本土企業,京東方也被卷入了“融資——虧損——再融資”的漩渦。面對現金流捉襟見肘的困境,公司仍然屢屢在液晶面板投資上闊綽出手。 距離這次新募資計劃啟動僅有半年,即在去年6月份,京東方A還剛剛完成了總募集金額120億元的定向增發,該次募集的資金用于增資合肥京東方光電,建設第6代線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截至2008年年底,京東方的總資產為139億元,而120億元的籌資規模幾乎相當于再造了另一個京東方。 目前,除了大手筆投資6代線和8代線之外,京東方此前還于2005年在北京亦莊建成投產TFT-LCD5代線,2008年與成都市合作開工建設了一條TFT-LCD4.5代線。如此種種,京東方即將擁有4條液晶生產線,率先形成中國品種齊全的液晶面板制造體系。按計劃產能計算,到2011年底這些8代線產能逐步開出后,國內面板產能將和日韓及我國臺灣地區形成“四足鼎力”的局面。 經過京東方科技集團核實的數據顯示,從2000年京東方上市以來,到目前這次新定的增發計劃,京東方10年間共計增發了5次之多,募資額度將逾280億元。其中包括:2004年B股再融資20億港元,2006年建5代線募資18億元,2008年建4.5代線募資22億元,2009年建6代線募資120億元,目前建8代線擬募資100億元。 而這些年來,京東方A僅有過三次派現,包括:2001年末期,每10股分紅0.5元;2003年末期,每10股分紅0.1元;2004年末期,每10股分紅0.2元,三次派現總金額為0.665億元,這一數字尚不足再融資金額的千分之三。與此同時,公司的賬面虧損金額至2008年底已經達到了23億元。 面對市場對公司圈錢的質疑,京東方方面解釋稱,按照產業周期理論,液晶面板行業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在發展期進入的行業,在遵循著“大者恒大”的游戲規則下,沒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以及相應的產能和效率擴充,很容易被淘汰出局。“作為國家支持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液晶行業是長期投資后才會有穩定回報的行業。像日本的夏普、韓國的三星、LG這樣的公司,在發展初期也是連續虧損多年,主要依靠國家產業資金的支持渡過難關的。”張宇說。他還坦言,國家將戰略產業的使命放在企業身上,京東方在感覺光榮的同時倍感壓力。 1+1>2,此為規模效益,“用投資做規模,以規模求效益”,這是京東方的循環邏輯。在產業理念上,王東升曾多次呼吁:“中國必須建立和發展長期的產業戰略投資機制,必須培育出大而強的企業來,規模大才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去轉型,面對替代危機才有更大的生存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