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股市和債市之間的“蹺蹺板效應”表現得更為充分,債券市場各類產品出現明顯漲幅,特別是信用產品一路上揚、走勢如虹。市場人士認為,債券市場經過此番大幅反彈,繼續做多難度較大,不僅面臨加息預期強化,還要經受新一輪貨幣信貸調控政策及獲利盤和解套盤涌出的考驗。
債市連續上漲
在時近三周持續走低之后,如今債券市場是火紅一片。上證企債指數2月3日以122.79點收盤,連續第13個交易日上漲,也是連續第12個交易日刷新歷史紀錄。同樣瘋狂的還有公司債指數,連續第6個交易日上漲、第8個交易日刷新紀錄。 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企業債券的火爆行情同時展開。包括企業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等在內的品種都在近期有不俗表現,成為資金爭相追捧的對象。 市場人士注意到,本輪企業債的行情早自去年10月下旬就已經展開,中債企業債總財富指數顯示,從2009年10月15日的階段性低點104.31點開始,指數幾乎是一路單邊上行,特別是從1月15日以后,每日一個新高度,目前已經到了108.2點附近。 “延續了三個多月,企業債券的火爆行情成為市場焦點所在,分析人士指出,上漲動力來自多個方面。”中國國債協會分析師余先表示,首先是債券市場近期整體反彈,為企業債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其次,前期企業債券跌幅過大,部分債券的收益率已經攀至歷史高點,過大的信用利差令企業債券絕對收益優勢明顯,因此對資金吸引力明顯。更為重要的是,近期股指連續走低,大量資金出逃至債券市場,股債“蹺蹺板效應”明顯,助漲了債市的全面上漲,而企業債又以更高的收益水平成為資金投資首選。 以最近新上市的幾只公司債為例,屢創新高成為“集體動作”。“09寧高科”、“09紫江債”等,上市之后價格便一路竄高,前者1月21日上市,短短幾個交易日,最新成交價已經高至101元;“09紫江債”1月20日上市,近日的成交價最高已經沖至102.18元。
各品種機會不一
對于后市各品種的交易機會,中信證券發布最新報告認為,交易所低等級信用債距離上一輪行情時的信用利差最低點還有30個基點的空間,相對價值高;未來其信用利差可能會持續縮窄,甚至回到2008年9月危機前的水平。 中信證券認為,未來有三方面因素影響交易所信用債:一是供需平衡還未出現逆轉,而且目前供給已非主要矛盾;二是基本面未發生重大變化,其對信用利差縮窄的支撐依然有效;三是需要重點關注股票市場見底回升的風險。整體而言,中信證券判斷信用債行情未過度,建議繼續關注低等級債。 對于短期融資券,興業銀行稱,短融中10神火CP01和10昊華CP01具有相對配置價值;中票中10海螺集MTN1和10馬鋼MTN1更具價值。另外,企業債和公司債中10北汽投債、10萍鄉城投債和10高科債同樣具有一定配置價值。 在上漲長達三個多月之后,企業債券還有多少上漲空間,市場似乎并不十分看好。申銀萬國證券分析師表示,在此輪行情中,信用產品回暖時間早于利率產品,收益率下降幅度也超過利率產品,隨著收益率的大幅下降,目前不管是銀行間的信用利差,還是交易所的信用利差,后期繼續下降空間已經非常小。 中金公司稱,股市仍將振蕩,題材炒作有所收斂,可轉債估值仍面臨中期壓力,可轉債投資更應關注自身防御性和正股基本面。預計多數可轉債品種在接近110元時方能產生強抗跌性,這可看作可轉債真正的價值底部。
后市或存加息風險
對于后市,多位債券交易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了一定的擔憂。他們認為,從全年角度考慮,央行仍會設法管理好金融機構的資金投資節奏,年后再次提高準備金率的可能性較大。 “不加息的話,債市跌不了,但這種可能性在節后會逐漸降低。”中國國債協會分析師余先表示,關鍵看3月下旬公布的1、2月份經濟數據,從整體情況來看,預計3月底就有加息的可能,而準備金率的再度提升或在春節后就出現。 東方證券固定收益部孫志鵬認為,節后加息的可能性存在,但CPI連續幾個月超預期增長也并不意味著央行必然會加息,畢竟通脹只是央行觀察的數據之一而已。 國海證券研究員段吉華認為,對于再次收緊政策何時出臺,固然要考慮一季度的經濟數據,但全年的信貸增速、投資增速以及GDP增速等將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也成為央行的決策因素。段吉華表示,如果相關數據超出市場預期,比如經濟增長水平仍然在10%以上,那么緊縮政策就會更早地來到。 “債券市場經過此番大幅反彈,繼續做多難度較大,因其不僅面臨加息預期強化,還要經受新一輪貨幣信貸調控政策及獲利盤和解套盤涌出的考驗。”東海證券固衍部董事副總經理陳繼先表示。 陳繼先認為,春節后央行再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性也較大。主要原因是:其一,2、3月公開市場操作到期資金是全年的高峰期,分別為7650億元和7660億元,加上近期持續高位的新增外匯占款,資金回籠壓力非常大,僅僅通過發行央票以及正回購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其二,2月初監管層開閘信貸窗口,經歷了短暫壓抑后,在“早放貸、早受益”策略的驅動下,商業銀行可能再度出現類似于1月的“信貸井噴”情形,進而引發央行采取相應的調控措施。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供給放量。一方面是本輪獲利盤及去年解套盤涌出;另一方面,各類品種發行人也會借機加快發行節奏,從而促使市場砝碼向空方傾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