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多年的股指期貨即將瓜熟蒂落。指數基金一時間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對于股指期貨的影響,南方滬深300、深成ETF及聯接基金基金經理潘海寧表示,南方旗下的指數基金樂觀看待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的影響,目前已在積極準備應對。 據統計,截至1月8日,南方滬深300指數基金的年化跟蹤誤差僅為0.684%,不僅繼續保持跟蹤誤差最小的記錄,也首次將跟蹤誤差成功控制在0.7%以下。 對于股指期貨是否將帶來市場風格轉換、大盤指數基金投資價值提升等問題,潘海寧引用了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數據分析認為,股指期貨推出前后,的確使得現貨指數(大盤股指數)相對表現超越中小盤指數成為“大概率事件”。但他也表示,盡管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的推出將會成為市場風格切換的催化劑,但并非決定因素,市場風格能否切換還需關注資金面的變化,包括IPO、再融資的頻度、信貸數據等因素。 對于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給指數基金帶來的影響,潘海寧認為,普通指數基金或ETF基金的投資目的是追求跟蹤誤差的最小化。由于基金本身的費用、交易沖擊成本、大額申贖等因素,會使得指數基金無法跟上指數的漲幅,這就需要基金管理人去尋找額外收益來彌補這部分的差額。目前來看,A股市場上的手段只有通過日內擇時交易、成分股分紅、成分股調整等來實現。根據國際經驗,指數基金很大一部分額外收益來自于“融券”的收入,這是因為指數基金平日的股票倉位一直較高(超過90%),這就使得我們可以將部分“閑置”的股票倉位用于融券,獲取額外的正收益。 對于股指期貨的中長期影響,潘海寧認為,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均屬于交易手段的變革,本身并不會對上市公司的運營產生影響,也不會影響其股票的估值水平,只會使證券市場的估值更加合理化,進一步抑制投機,提高市場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