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績優大盤股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大盤藍籌類基金,一直受到不少基金投資者的鐘愛;饦I內專家表示,挑選大盤藍籌類基金有“訣竅”,可從規模、業績、基金經理、基金公司和申購狀態等多個方面入手。 目前,中國內地基金市場上,以“大盤”或“藍籌”命名的基金多達19只,包括華寶興業大盤精選、華夏大盤精選、招商大盤藍籌、融通新藍籌等。這在客觀上加大了投資者選擇的難度。 從大盤藍籌類基金的規模上看,截至三季度末,華夏藍籌核心等6只基金規模超過100億元,華夏大盤精選等4只基金介于20至50億元之間,華寶興業大盤精選和招商大盤藍籌的規模為10億元至20億元,民生加銀品牌藍籌等7只基金規模小于10億元。 專家認為,規模較小的基金能較好地追逐市場熱點,換倉靈活且調倉沖擊成本相對較小。此外,規模較小的基金能提高持股集中度,從而增加贏取超額收益的可能。但如果規模過小,基金又容易受到申購贖回的影響,因為被動加倉或減倉而打亂基金經理的部署。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體型偏瘦”的主動管理型基金擁有較大優勢,規模在10至20億元之間的大盤藍籌類基金更利于基民投資。 除了規模,業績的爆發力和耐力也是選擇基金的重要參考指標。來自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20日,剔除今年新成立的3只基金,華夏大盤精選、華寶興業大盤精選、國泰金鵬藍籌價值今年以來凈值增幅在16只大盤藍籌類基金中分列前三位,分別達到114.31%、89.42%和89.27%。 專家提示,在挑選大盤藍籌類基金時,投資者還應關注其“靈魂人物”——基金經理,同時考察基金公司的實力、規模和運作時間,尤應衡量其整體的穩定盈利能力。 另外,申購狀態也是投資者選擇大盤藍籌類基金的要素之一。以業績領先的華夏大盤精選和華寶興業大盤精選為例,前者長期處于關閉狀態而“一基難求”,而后者則可擇機介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