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的密切關注和翹首企待中,桂林三金藥業終于拿到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開閘之后的第一單。至此,沉寂了9個月之久的打新、炒新市場重新活躍起來,新的“獵物”也將會漸次走出。
新的IPO規則最大看點是,新股發行將向中小投資者傾斜。那么,在新股發行體制新政下,打新能為普通投資者帶來更多收益嗎?炒新的盈利空間還有多大?
根據此次發布的IPO《指導意見》規定,“單一賬戶網上申購股數不得超過1‰。”對此,國都證券金融衍生品分析師陳薇表示,“這使得新股的網上申購將向資金量較小的中小散戶傾斜,機構資金參與網上申購幾無用武之地。因此,對于單次申購而言,一方面網上申購的賬戶數將會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網上凍結資金將會減少,并使得網上申購中簽率得以提高。”
但是,相比較而言,網下申購依然優于網上。投資者參與網上申購的收益率在很大概率上將會低于網下配售收益率。而且對于資金規模較大的個人投資者,若不便于拆分資金至多個賬戶,則網上申購無法發揮資金優勢。
至于個人如何參與網下申購的問題,國都證券指出,個人投資者參與網下申購有3種途徑,即申購基金、券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集合信托計劃。當然,對于只追求“打新”套利機會的個人投資者來說,參與網下申購還應作進一步選擇。涉足股票投資的基金或理財產品需承受股市波動風險,不宜作為選擇對象。因此,風險厭惡型投資者可以考慮的只有債券型基金,以及結合新股申購與固定收益證券的券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和集合信托計劃。
對此,華安基金則提出建議說,如果個人投資者資金量相對較多,作為個人參與,那么盡可以選擇網上打新方式。當個人投資者購買“打新”的理財產品或打新的債券型基金,再通過其參與新股發行市場時,風險相對地被提高了。因為作為機構參與到新股申購中,在網上和網下只能二選一、網上申購不能超過股數的千分之一的前提下,資金量較大的機構必然傾向于網下申購,接受三個月的鎖定期。三個月的鎖定期過后股價有可能向上也有可能向下。
在IPO新規中,除了“千分之一”條款的限制,還增加了“單個投資者只能使用一個合格賬戶申購新股”的限制。有分析人士據此認為,這些新規,給散戶們帶來了稍許優勢。特別是對于資金量達數十萬甚至百萬級以上的散戶而言,為提高中簽率,同一家庭可采用多個賬戶一起申購的策略。當散戶準備嘗試多賬戶打新后,資金的調度將成為一個重要的挑戰。為了快速便捷地執行資金在多個證券賬戶之間的劃撥,投資者在開立證券賬戶時,對于第三方托管的銀行賬戶應巧做安排,盡可能安排在同一城市的同一家銀行,這樣對于資金流轉較為便利。
盡管如此,在每次新股申購中能夠如愿品嘗到打新“甜頭”的投資者,其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太高,相比之下,與打新相伴而行的炒新,則具有更大的操作自由度。
至于投資者在打新之后是否參與新股炒作的問題,根據全景網所作的投資者在線調查結果顯示,40.85%的投資者表示只會參與申購而不會參與后續的炒作;僅有18.63%的投資者表示會參與打新,并繼續持股;24.51%投資者表示對兩者都不參與;16.01%的投資者表示將視情況而定。
作為IPO重啟后首單的三金藥業,其主承銷商是招商證券。招商證券總裁楊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由于市場化定價發行,使得此次新股定價不同于以往,有可能出現發行價格偏高導致上市后即跌破發行價的風險。”她同時提醒說,投資者應當充分關注定價市場化蘊含的風險因素,知曉股票上市后可能跌破發行價,切實提高風險意識,強化價值投資理念,避免盲目炒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