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政策的暖風和充裕的市場流動性,滬深指數自去年11月以來已經大漲超過50%。此間,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等各路英豪紛紛大展身手,特別是私募基金在今年市場的大反彈中找到了表演舞臺。 根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私募基金普遍成立時間不長,在近一年為業績考察期的時間段內,私募基金業績平均跑贏了滬深300指數31.31%,跑贏公募基金19.04%。目前部分私募基金的凈值水平已相當于上證指數4000點左右的水平。
下跌跌出機會 私募進入排位賽
2009年,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在我國獲得了極大的發展,產品數超過200只,產品發行頻率超過公募。較有名的私募管理公司,如星石,產品數已經達到13只,規模也在10億元左右,可以與一個小型公募基金公司相比。而私募的總規模估計已經超過200億元,在市場上有了一席之地,開始和公募、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等一起,為投資人所知,并參加業績排位。 “這一切,應該歸功于2008年市場的大跌。”好買基金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師張茹表示。私募,在下跌時最燦爛,而一旦市場回暖,私募也能率先回本,很快為大家所矚目。所以,2009年一季度,隨著市場的反彈,私募旋即為市場所熱追,這并不意外。 從近一年的數據來看,在同期上證指數下跌了30%的情況下,公募集體尚有19%左右的虧損,而私募集體已經基本打平,私募的前10名更是獲得了超過30%的絕對正收益。事實上,如果只是將私募基金前10和公募基金前10相比較,私募基金對公募基金無論在近6個月還是近12個月在業績上似乎正形成全面超越之勢。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私募基金這個行業的門檻不高,私募基金從業人員來源較雜,私募基金內部業績呈現了較大的分化。排名靠后的私募不但至今跑輸了公募基金,而且收益率為負。同時,從絕對業績差別來看,排名前10和排名后10的私募基金近6個月和近12個月分別相差83.28%和73.84%,也超過了公募基金。
策略上:可以看空,但只能做多
私募基金在美國稱為對沖基金,盡管中外對定義表述不太一致,但私募基金,或者說對沖基金擁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這些共同的特點包括:以私募的形式籌集資金;由專業人士管理并收取業績費,管理人自己也需要在基金中投入一定的資金;有較高的投資門檻;相對寬松的監管環境。就這些特點而言,我國私募基金的定義與國外并無不同。 根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09年3月,我國運行滿3個月的私募基金共163只,運行滿一年的有120只,而在2006年時,還只有3只。從產品只數和規模來看,私募在2009年真實地獲得了市場的關注,產品數首次超過200只(包括剛發行的),規模首次沖過200億元。 在國外,私募基金有多種策略來謀求絕對正收益,而多倉股票僅是其中的一種。而我國的私募基金目前囿于金融產品的有限性,基本是“多倉股票”的策略,只能在投資范圍中看到為融資融券、股指期貨推出后留下的口子。與公募基金相比,目前其主要的不同是倉位靈活,對行業分散度沒有明確要求,可以集中持有一個行業,對個股分散度要求不高,很多私募可集中持有幾只股票。部分私募管理人,如智德,在投資范圍中有權證,也確實用少量的資金操作了一些權證,希望為將來的多策略投資做準備。但整體而言,“多倉股票”是其惟一可獲得絕對正收益的策略,正所謂“可以看空,但只能做多”。
選擇優秀私募基金大有學問
由于私募基金門檻較高,再加上管理運作等方面相對隱蔽,所以對于很多投資者來說,這種理財渠道大有霧里看花的迷茫,甚至有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覺。 投資私募有兩個門檻是很多人跨不過去的:一個是起點金額,一般是100萬元起步,而從容優勢的200萬元、博頤精選的300萬元起點,門檻就更高了。第二個是業績報酬,一般是盈利的20%,也就是說,投資人要將盈利部分的20%分給私募管理人,這也是國際上私募基金業績提成的通常標準,一些投資人難以接受。 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固定管理費其實相當微薄,一般只拿0.5%左右,而私募一只產品一般不過5000萬元,固定的管理費一年下來僅25萬元,大多數私募公司規模不過兩三億元,一年管理費100多萬元,無法覆蓋運營成本,更無法激勵投研團隊。而業績報酬現在通常是20%,如果1個億的資金賺了10%,私募就可以提取200萬元。對投資人來說,雖然讓渡了20%的業績報酬,但這樣的一個讓渡,會讓私募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一致起來,讓私募的關注重點回到爭取正收益上來,而不是排名或是管理規模。而且也因為此,私募對下行風險的控制特別重視,因為凈值一旦下跌,則不能計提業績報酬。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師莊正向記者表示,不少投資者擔心私募基金公司不如公募規范,但其在調研中發現,雖然私募發展時間不長,仍有許多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十分看重其聲譽,在管理上努力向規范化、專業化看齊,部分私募基金公司已經呈現出“基業常青”的潛質,比如說星石、金中和、尚雅、武當、粵財新價值、談水泉等都值得投資者關注。 尋找私募基金的相關信息一般有三條渠道,一是私募基金公司本身,很多私募基金公司都開通了網站,投資者亦可直接與公司的市場人員交流;二是信托公司,信托公司掌握有公司所托管的私募基金的相關信息;三是諸如好買基金等第三方理財機構,這些機構收錄的私募基金信息較為全面,而且對私募基金凈值公布的頻繁度也是比較高的。 至于如何選擇好的私募基金,莊正認為,應該像考察公募基金一樣來考察私募基金。一句話,就是要從“4P”方面仔細遴選:公司平臺(即股東)、人員配置、流程中的風險控制以及基金的業績表現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