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貸緊縮的背景下,天津銀行業正在通過開發集群性客戶、與擔保機構合作等多種方式,拓展業務領域服務中小企業融資。但業內人士同時表示,在銀行加大中小企業工作力度的同時,相關部門還應在完善擔保市場、健全法律法規等方面下工夫,共同營造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經濟環境。
強化業務服務
由于中小企業數量較多,地域、行業比較分散,銀行貸款的成本相應增加,為此天津銀行開始嘗試“零售業務批發做”。 在與天津市濱海鋼鐵交易中心的合作中,天津銀行對中心內的中小企業采取市場擔保、存貨質押、商戶聯保等措施,綜合授信達1億元,解決了市場內小型商戶短期資金需求和商鋪租賃等問題。 “這種開發集群性客戶的新模式,以市場、園區為載體,既有利于銀行的綜合授信、風險控制,也可以為中小企業的短期融資提供更為便捷的服務。”天津銀行中小企業業務部總經理李浩然說。 天津銀監局局長王進誠認為,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是十分普遍和迫切的,而缺少有效擔保載體是目前小企業融資不暢的重要原因之一。完善擔保環節將是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途徑。 浦發銀行天津分行中小企業業務部總經理李喆介紹,銀行通過與天津科技部門的合作,將中小企業的無形資產、專利技術等進行評估,定價后取得擔保公司的認可,由銀行準予發放貸款,解決了部分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難題。
簡化貸款審批流程完善風險評價機制
目前貸款金額在100萬元以下的中小企業和個人,在渤海銀行從申請到獲得資金大約僅需要五天。這一高效流程的設立借鑒了外資銀行的管理理念,值得國內商業銀行借鑒。 目前渤海銀行推出的商業分期貸款,提供額度為100萬元的貸款,主要面對微小型企業和個人,申請人可以沒有抵押和擔保,手續費一次性只需2000元左右,目前產品已經實現了收益覆蓋風險。 記者從天津銀監局獲悉,目前天津已有14家銀行建立了單獨的小企業授信管理部門和專業隊伍,強化中小企業業務的同時,大大減少了貸款審批時間,提高了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效率。
李喆說,浦發銀行天津分行根據國家利率政策的變化,將風險與收益配比作為貸款定價的原則之一,逐筆確定貸款的實際利率,將貸款風險程度與貸款利率的高低掛鉤。此外,中小企業財務能力較弱,銀行淡化了財務因素的評級標準,從信貸業務、理財業務和上下游產品等非財務因素加深對中小企業的評價,降低不良貸款風險。
未來仍有多個制約因素需破解
接受采訪的銀行業人士表示,在加大中小企業工作力度、積極提高中小企業服務水平的同時,相關部門還應共同努力,營造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經濟環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銀行人士表示,政府幾個部門都成立了相應的擔保機構,管理權分屬不同部門,沒有具體的擔保行業監管措施,影響了其服務中小企業的功能發揮;個別擔保公司向尋求擔保的中小企業收取名目繁多的費用,如資料費、項目備案費、項目審批費等,增加了企業的擔保費用。 我國《擔保法》、《物權法》都明確規定,專利權等無形資產都可以作為質押物,但目前這一業務在實施過程中尚缺乏具體的法規細則作為指引。很多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申請無形資產作質押的過程中,在某個環節遇到了難以操作的問題。 目前我國尚缺乏完善的中小企業征信系統,銀行與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銀行并不了解中小企業客戶,這是中小企業貸款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銀行對中小企業的關注范圍可能與大企業不一樣,需要看到更多的非財務信息,如企業電費、稅費和工商費等情況,這些可以反算出中小企業的營業額,真實的反映中小企業主的信用等級。”李浩然建議,相關部門加快建立針對中小企業的征信系統,提高銀行認知中小企業的能力,擴大對中小企業的信用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