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華社記者 鄭瑋娜
攝 | 日前,在繼央行宣布“兩率齊下”后,證監會、財政部和國資委等部門又出臺專門針對股市的多項利好政策,向市場傳達監管層的維穩意圖,A股市場最近也走出了一波年內少見的彈升行情。 分析人士指出,這些政策利好的核心價值在于提升了投資者信心,并增加了一些較好的市場預期,中短期,至少在十一長假前后,A股不會出現恐慌性調整。但是,市場重歸牛途不可能僅靠利好措施來維系,宏觀經濟環境和上市公司基本面才是主導市場的根本。僅就短期而言,A股市場的反彈高度很大程度取決于后續政策的支撐力度。
政策做多意愿明朗
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5日表示,經國務院同意,證監會將于近期啟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工作。 據介紹,試點期間只允許證券公司利用自有資金和自有證券從事融資融券業務。與此同時,證監會將抓緊進行轉融通業務的設計和準備。試點工作取得成效后,融資融券業務將會成為我國證券公司的常規業務。 證監會負責人提醒投資者,融資融券交易既可以放大盈利,同時也可能加大虧損,所以應當在具備一定證券投資經驗和相應風險承擔能力,并了解熟悉相關業務規則后,再審慎考慮是否參與此項業務。 從9月18日的“三箭齊發”到鼓勵企業融資增持回購上市公司股份,此后各種利好消息基本上是對三大利好政策的強化與延續。隨著9月下旬開始重量級利好的不斷出臺,我國A股正在一波波地收復失地,打出一場漂亮的對空反擊戰。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宵表示:“目前的救市只是一個開始,不會就此結束,所以十月份應該會有一波救市行情。”李大宵認為,取消紅利稅再進一步商討、發行債券支持救市等政策都有可能推出。 綜合業界的觀點,為了維護證券市場的穩定運行,除了目前已經出臺的政策外,后市管理層可能還會相繼出臺一些穩定市場的政策,這些政策包括: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措施,比如加大財政支出、減稅減負等,不排除再降存款準備金率甚至降息的可能;印花稅還可能繼續下調甚至暫不征收;出臺政策限制大小非的減持;鼓勵上市公司大股東增持,或者鼓勵上市公司回購;此外,傳說中的T+0回轉交易制度等也可能適時推出。 其中,尤其令人期待的是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業務。根據知情人士透露,伴隨著美國次貸危機進一步深化,推出股指期貨的步伐有可能稍有放緩。 證券界人士表示,相對于印花稅等政策,融資融券的舉措更應受到關注,這將改變中國股市長期以來的單邊運行格局,對提升目前市場信心和促進股市的長期發展有著積極的效應。據統計,如果每一只股票能有10%用于抵押融資,等于體系內循環資金多生出10%,按此前滬深兩市日平均流通市值約5萬億元計算,可為市場帶來5000億元的增量資金。
市場隱患有待消解
在利好迭出、大盤反彈欣喜之余,也要看到當前A股市場仍然存在很多隱憂。畢竟A股市場自6124點一路調整下來,充分折射出A股市場的做空能量不可小視,而一兩根長陽線往往難以改變市場的中長線趨勢。 特別是海外市場存在諸多變數,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是否已接近尾聲尚有待觀察。目前能夠確定的,只是由雷曼兄弟破產保護所引發的一波金融風暴在各國央行頻頻注資的牽引下出現接近尾聲的趨勢。但是,回顧近一年多來的次貸危機,可謂是一浪接一浪,而給A股市場帶來了極大的制約。 A股市場自身方面,10月份大小非解禁高峰又至。數據統計顯示,今年10月份共有52家上市公司的96億股解禁股份上市流通,其中包括定向增發解禁4.79億股、首發配售股份1.13億股和股改限售股份90.3億股。如按節前收盤價計算,10月份解禁總金額將超過800億元,較9月份的521億元增加了60%。 很多人將今年以來大盤暴跌的主因,歸結為大小非的拋售。雖然到目前為止包括可交換債券等措施已陸續出臺,但至今沒有能徹底根除大小非疾患的措施。 從根本上看,上市公司的業績仍是市場攻守布局的最重要參考。滬深交易所發布通知,要求上市公司于2008年10月31日以前完成三季報披露工作。顯然10月份的市場走勢會受到三季報公布的影響,三季報的出臺或將成為股指走勢的分水嶺。
在政策調整中捕捉機會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市場已經從之前的“自由滑落”態勢,轉變為現在的政策反彈行情,那么在操作上就應該緊跟政策的步伐,細心觀察政策面變化,從而把握市場的投資機會。 目前來看,央企增持板塊依然將成為未來投資的主要機會所在。截至目前,已經有包括中國石油、中煤能源等多家公司的大股東宣布在近期增持A股。中長期來看,大股東的增持行為,不管是對于市場信心的維護,還是對具體個股和市場整體估值表現的支撐,預期都將起到積極的效應。而且多數公司大股東均表示,在未來一年內將考慮繼續增持本公司的股份,這也為股價的后續表現和未來走勢帶來較強的信心。 融資融券和期指概念股同樣值得期待。融資融券方案已經批準,券商行業將有望最先成為階段性回暖的主要行業之一。統計顯示,在熊市階段時,融資融券給市場成交量帶來的放大比例為20%左右;而在大牛市期間,放大比例可以達到50%左右。 另外,受益財政投資類股票也可關注。消費、投資和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目前,為了保經濟增長,國家加大了投資力度,所以,受益于財政投資的鐵路建設、電網設備等板塊值得投資者關注。 申銀萬國認為,在利好組合拳的出手下,上證指數1800點政策底部確立,經過節前的蓄勢調整,節后大盤有望進入第二階段的反彈,目標可看高2500點,目前屬于調整持倉結構的時機,建議繼續短線參與。金融、資源、能源、基礎設施等行業直接關系到經濟發展,受國家保護,選擇這些行業,可以抵抗一些不確定性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