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1月21日-25日]滬綜指周跌幅創十年之最 |
|
|
|
|
2008-01-28 作者:張漢青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周的前兩天發生了全球性股災。21日,美國紐約股市休市,但加拿大股市S&P/TSX綜合指數下跌4.8%。歐洲方面,英、法、德等多國股市創下多年來最大單日跌幅。而拉美、非洲、南非股市下跌幅度也十分巨大,令人震撼。 22日,印度孟買證交所因Sensex-30指數開盤幾分鐘內下跌10%而休市,日本日經指數創下2005年9月以來的最低點,香港、新西蘭、新加坡等地的股市指數均跌至數年來的最低水平。 國內A股市場也沒有逃脫此波厄運。本周頭兩個交易日滬深股指大幅跳水,兩天滬指分別下跌5.14%和7.22%,其中周二(22日)滬深股指大幅低開后大跌7%,均創下A股市場歷史下跌點數之最,將近千只個股封于跌停板,當日上證指數的6日乖離率也創下了6年來的最大紀錄。前面兩個交易日,滬指5100點到4600點相繼失守。眾多藍籌指標股從本輪高點算起跌幅接近一半。 周二晚上,美聯儲宣布大幅降息的“救市”措施,全球股市出現報復性反彈。在此影響下,本周后三個交易日滬深股指有所企穩,周三(23日)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分別上漲了3.14%和5.49%,隨后,大盤又連續兩天小幅上漲。周五(25日)農業、創投等活躍個股有所回落,地產、銀行、大盤股在人民幣升值等刺激下有所企穩反彈。 本周上證綜指開盤于5188.79點,收于4761.69點,下跌418.82點,跌幅8.08%,創下近十年來滬綜指周跌幅之最,僅次于1998年8月10日至14日一周8.11%的跌幅;深證成指開盤于18166.71點,收于17294.01,下跌837.37點,跌幅4.62%。兩市一周總成交10934.44億元,和上周基本持平。經歷連續兩周的下跌,兩市A股的總市值已“縮水”近4萬億元,流通市值也減少了7328.7億元。 如果說外圍股市大跌后企穩反彈在一定程度上舒緩了A股市場的外憂,那么,A股高估值以及資金面壓力仍存,依然成為困擾A股市場短期走勢的內因。近階段成為大盤調整主要動力的權重股,多數仍是本周受挫較重的角色。申萬行業指數中,有色金屬、金融服務、采掘、黑色金屬板塊的跌幅均超過8.5%,位居跌幅榜前列。據Wind數據統計,只中國石油就為滬綜指一周約419點的下跌點數“貢獻”逾兩成。 從本周的市場表現來看,盡管股指出現劇烈波動,但個股行情和局部熱點仍然十分活躍,包括農業板塊、創投概念、家電板塊、能源煤炭、軍工等均有良好表現。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創投概念和農業板塊以及其他題材股炒作的降溫,市場熱點有望再度切換至有實質性業績支撐和短線被嚴重錯殺的藍籌板塊上來。從本周五的熱點表現來看,金融地產的全面反彈已經從一個側面昭示熱點已經開始了逐步切換。統計數據顯示,本周逾五成A股跑贏了上證綜指,其中230余只個股逆勢上漲,復旦復華周漲幅高達46.4%。 分析人士大多認為,目前全球主要股市的弱勢格局還沒有實質性的變化,滬深市場的反彈走勢,還屬于短線技術性修正行情。周二的跳空缺口和5000點仍是重要阻力位置。下周國際市場能否繼續轉暖以及國內市場藍籌股和權重股能否在成交量的配合下繼續反彈,可能是決定短期市場走勢的重要因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