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品油調價,物價年底可能翹尾,而同時美國降息,美元貶值的背景下,經濟界人士普遍關注中國貨幣政策的走勢。不少專家認為,貨幣政策正面臨一個兩難考驗。
通脹壓力繼續存在
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等部委最新公布市場監測數據顯示,10月份,占CPI三分之一的食品價格中部分指標同比增幅高于9月。 銀河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左小蕾認為,雖然9月份CPI較8月出現回落,但并不能說明通脹形勢有所好轉,由于受食品價格上漲、貨幣流動性過剩以及成品油價格上調等因素影響,10月CPI仍將處在高位。她認為,面對CPI持續高位運行,央行將進一步采取緊縮政策。 國際投行高盛最近發布的報告調高了對今明兩年中國的CPI漲幅的預測。報告認為,未來兩個月里,國內CPI的漲幅極有可能上升至7%或更高水平。一旦通脹率達到如此高的水平,即使明年外需增長的不確定性上升,政府也只能進一步調控貨幣政策。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內,政府將會把降低通脹視為首要目標。
貨幣政策選擇兩難
“隨著成品油價格的上調,年底通脹壓力還會反彈,進一步加大了加息預期,”國家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高輝清表示,但加息必然加劇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因此加息與否成為一個兩難選擇。他解釋說,從外部經濟環境看,受次級債影響,美國經濟增長放緩,進入新一輪的降息周期,降息將加速美元貶值,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同時,由于中美利差加大,熱錢也將加速流入。 “中國與美國的經濟周期相反,美國降息使得中國的貨幣政策選擇更加困難。”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副教授張陶偉表示,當前國內通脹較高,應該進一步提高利率。同時長期負利率也助推了股市泡沫,因此央行的貨幣政策選擇應該是提高利率。但是,美降息使美元疲軟,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和國內投資收益的高漲,又使得國際套利資金紛紛涌入中國,加劇了國內流動性過剩狀況。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也表示,目前美聯儲再次減息,中國如果加息將進一步降低中美利差,可能引入更多的國際熱錢。他認為,外匯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外匯儲備中無法被經常賬戶順差和FDI凈流入解釋的部分比例大增,很可能反映了熱錢流入的跡象。人民幣升值須適當加速,同時促進資金流出的步伐也需要進一步加大。 國泰君安日前發布的報告表示,在央票利率再次大幅上行之后,加之美國的降息,目前的美中利差已經由年初的245個基點降為70個基點。由于美國經濟持續低迷,美聯儲極有繼續降息的可能。中美利差倒掛的影響不可低估,加之全球經濟衰退的前景,不排除全球熱錢蜂擁而進的可能性。因此,央行的貨幣政策不得不考慮來自外部的巨大壓力。
投資機構加息預期較強
盡管一些專家認為加息與否是兩難選擇,但不少投行、券商預測,央行年內還會加息。高盛報告認為,自10月初以來,政府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旨在減緩貨幣供應增長的政策措施,但年內政府仍可能把存貸款利率分別調高兩次,每次27個基點。但由于信貸控制措施將導致通脹率逐步下滑,2008年進一步加息的可能性相當低。 渣打銀行中國區高級經濟學家王志浩也認為,考慮到短期通脹壓力仍然較大,而長期通脹趨勢還不明了,同時,銀行信貸增長仍然較快,過剩的流動性并未緩解,真實利率仍然為負,央行未來還會有3次、每次27個基點的加息空間。 申銀萬國的報告也表示,實際上從三季度數據看,由于經濟偏熱、通貨膨脹形勢嚴峻,信貸持續高速增長,就需要再次加息,但由于多重因素影響,加息并沒有實施。如果10月份數據顯示經濟過熱的狀況沒有改變的話,加息的壓力將進一步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