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06-18 本報記者:劉振冬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此前一直宣稱暫不發行A股的建行,日前突然啟動回歸A股的計劃。15日,中國建設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擬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不超過90億股A股股票,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補充資本金,并建立新的融資平臺。
以15日建行H股價格每股4.91港元的作價估算,建行此次回歸A股將募集資金430億元人民幣,這一融資規模相當于工行、中行A股籌資額的兩倍。
根據公告,本次A股將面向符合資格的戰略投資者、詢價對象,以及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開立股票賬戶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投資者配發及發行。若方案通過,建行在A股所發行股份將占到全部股份數目的3.85%。
該決議將于8月23日提交臨時股東大會進行表決。按照程序,股東大會批準后,該議案仍需經過中國證監會、中國銀監會等有關部門批準。因此,建行并沒有披露具體的上市時間。
作為2005年10月首家于香港成功上市的國有銀行,建行的業績和規模都獲得了高速增長。但與此同時,該行的資本充足率也由2005年底的13.59%下降到2006年底的12.11%。按照這個速度,建行的資本充足率將在幾年之內面臨警戒線,尋找新的資本補充機制成為建行的當務之急。
建行新聞發言人席德炎表示,建行董事會考慮A股發行,主要目的是基于該行業務發展與資本管理的考慮。雖然建行2006年度核心資本率(9.92%)與資本充足率(12.11%)高于監管標準,但由于建行的資產業務發展很快,每年是以幾千億人民幣增長,需要占用資本金,故發行A股的數額也是考慮未來幾年業務發展對資本金的需求做出。他同時表示,建行上市未有時間表,將待相關審批環節完成后,再擇機上市。
此次增發A股后,A股預計約占公司股份總數的3.85%,現有H股則占股份總數的96.15%。建行的第一大股東中央匯金投資公司的持股比例將由61.4850%下降至59.117%,第二大股東建銀投資有限公司則由9.209%下降至8.855%,而兩個戰略投資者美國銀行則由8.515%下降至8.187%,亞洲金融控股則由5.878%下降至5.652%。
同樣是為了進一步補充資本金,在A股上市之外,建行還決定發行長期次級債。6月13日,股東大會通過了發行不超過400億元人民幣次級債的議案。該筆債券期限十年,其中香港發行規模約為50億元。
建行2006年年報顯示,建行調整后凈利潤為463.19億元,凈利潤上升18.02%。今年年初,建行推行綜合經營戰略,擬陸續設立租賃公司、保險公司、年金公司、信托公司等,這些也將占用大量的資本金。
但是,對于建行增發A股的目的,市場也有不同看法。建行之所以選擇此時安排回歸A股,招商證券金融分析師羅毅認為一個重要原因是A股市場資金仍然非常充裕,泡沫化趨勢不明,建行作為大盤藍籌回歸A股可以減少泡沫。
新一屆發審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日前也公開表示,當前輿論不應過多關注股市4000點之上的泡沫問題,而應加快發行大盤股,包括H股和紅籌股回歸,在改善資本市場結構的同時擴大規模。
此前,中國證監會也剛剛下發了《境外中資控股上市公司在境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點辦法(草案)》,鼓勵大型中資公司回歸A股。據統計,目前,89家在港上市的紅籌股公司中,有21家符合回歸的相關要求。
雖然尚無確切的時間表,不過投行分析師認為,建行有望在年內實現其回歸A股的計劃。在目前監管層傾向于以擴大市場供給為手段的市場化調控意愿來看,不排除其可能會盡量縮短建行回歸A股的時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