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13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基金監督司司長陳良在“中國和拉美國家企業年金發展論壇”上,政府在對企業年金信托管理機構的資質評審上將采取更為嚴格的準入標準,并將培育真正意義上的養老金管理公司從事專業化管理。業界認為,我國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或將產生重大調整,現有金融機構面臨重新洗牌。
陳良表示,目前政府將著重采取三項舉措,完善企業年金管理機構的市場資源配置。首先,對第一批29家已取得年金管理資格的金融機構進行重新考核。“按照相關政策,年金管理資格的有效期為三年。第一批取得資格的時間為2005年8月,到2008年8月之前要對這29家機構進行重新考核,對個別有嚴重違規的機構,主管單位會考慮取消或收回資格,以便更好發揮市場資源的作用。”
其次,對有些業務將不再評審單一資格的金融機構。“目前比較可取的模式是一家機構既是受托人,又是賬戶管理人,也可以有少量既是托管人,也是賬戶管理人。對金融機構單獨申請受托人或賬戶管理人的資格將不予考慮,而托管人和投資管理人則可以單獨申請。”陳良表示,第二批年金管理機構的名單有可能今年公布,對這批機構的評審將采取以上新標準。“之所以采取新標準,既有利于機構的發展,也可以減少企業的管理成本。”
另外政府還將著力培育獨立于銀行、證券、信托、基金、保險之外的專業機構進行年金管理。陳良說:“《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用辦法》中提出了養老金管理公司這一模式,但當前我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養老金公司。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將順應市場要求,會同有關方面培育專業的養老金管理公司專門從事企業年金受托和賬戶管理業務。” |
|